百貨:外資沉淪 電商:抱團進擊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里迎來送往,北京商業告別了一些舊相識,也迎來了一些新面孔。這些變化在細微地改變著北京商業的發展方向,也慢慢雕塑出北京商業發展的新面貌。
百貨:外資沉淪
在實體零售業中,百貨首當其沖成為閉店“領頭羊”。頹勢明顯,增長乏力,今年,除閉店的百貨外,不少城市的百貨店還出現業績大跌和斷腕閉店的現象,無論是外資大型百貨還是國內中小型百貨均不能幸免。
年初至今,北京百貨零售行業共7家閉店,其中,5家為外資百貨企業,外資品牌成為重災區。
開業11年的日資百貨品牌華堂商場大興店于7月1日閉店后,華堂商場標桿型門店新十里堡店和三里屯食品館也分別于11月和12月終止了在京的經營步伐。9月14日,有著“外資第一店”之稱的馬來西亞最大百貨公司百盛集團發布公告,出售旗下全資中國附屬公司北京華德盛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及相關股東債權,百盛太陽宮店于10月31日正式關閉。11月8日,英國馬莎百貨集團宣布,由于中國內地門店持續虧損,馬莎百貨將關閉全部10家門店,并緩步撤出北京。
除了外資百貨品牌外,國內零售企業也未能從閉店寒潮中幸免。北京華聯集團繼續淘汰BHG百貨業態,8月15日,BHG(北京)百貨有限公司馬家堡店閉店停業改造,并將于明年升級為購物中心。備受物業糾紛困擾的飄亮購物中心“賣身”成功,9月19日,華訊股份有限公司僅以1美元的代價收購該購物中心。
百貨業閉店成風,電子商務“背鍋”,被解讀為實體商業閉店的罪魁禍首。但事實并非如此,可以說,消費者早已拋棄仍不思進取的百貨業,電商則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難發現,今年閉店的實體零售業,多為調整多年仍難見成效的品牌。目前,國內大部分傳統百貨店仍是以向商戶收取租金的聯營模式來經營。但隨著消費方式的變化,這種模式弊端也逐漸顯現。傳統百貨店管理團隊要參與到經營層面,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卻沒有產品開發,沒有產業鏈整合,只能做個“二房東”。戰略轉型已經成為橫亙在傳統商業面前的一道難以逾越的現實問題,這種單一業態已難以滿足消費者“一站式”多元化的體驗消費需求,傳統商業要想重新煥發生機,必須進行戰略轉型,且迫在眉睫。
而對于外資百貨,有業內人士分析,在京外資百貨喪失了外國特色,更迷失了零售本質。此外,百貨沒有采取合適的產品和營銷策略,導致企業在中國的利潤整體下降。外資百貨對國內市場的反應還不夠敏銳,多數外資企業需聽候總部意見,但文化、生活、消費的市場背景不同,總部對中國商業文化、消費心理的不了解,導致最后其商業策略決定不能實現百分之百匹配。
在陳舊的百貨業衰退的同時,富有生命力的購物中心迅速崛起并得到爆發式發展。今年,共有14個購物中心項目開業,其中半數以上集中于南城。東城、北城以及市中心留有的黃金地段越來越少,南城留有選址空間,在市場需求和地產空白點的集中下,南城越發受到商業地產的青睞。
不過,無論是在商業設施較成熟的北部還是在仍待開發的南部,商業地產等項目落地前,應該以當地居民的需求為導向。“因為缺乏設施而建設的理念應該被拋棄,開發商更應該從被輻射居民的真正需求作為切入點,不斷調整。”上述負責人表示。對購物中心來說,激烈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業態引入后,需要商家合理規劃空間,基于對商圈消費人群進行分析;其次,除了關注業態外,更要重視業態商家的品質,要與商圈的消費水平一致,如果定位與招商偏差,會影響轉型升級效果;新商場出現,還要積極進行推廣、宣傳,引起消費者的關心。
購物中心的興起似乎說明了百貨業低迷原因。對于見識更廣、需求更多、要求更高的北京消費者來講,百貨業已無法滿足他們的日常購物需要。新奇、好玩、體驗項目更多的購物中心已成為“新歡”。在同質化競爭、運營成本上升、職業買手匱乏、購物中心沖擊以及電商入侵的壓力下,中國百貨業發展呈聯營向自營模式轉型、加快自身電商平臺建設、拓展全渠道銷售的趨勢發展。
為了擺脫現階段的萎靡不振,不少傳統百貨、購物中心紛紛謀求轉型。主題式商業、體驗式商業等新的商業模式正在涌現,并成為今年和明年百貨業發力重點。
同時,社區型購物中心將發揮優勢。真正令市民經常產生消費的還是住宅附近的社區型商業,不用走太遠即可解決日常消費問題。從成熟市場經驗來看,社區商業消費已占整體商業構成的60%-70%。
此外,在談百貨色變的時代,如何把購物變得更專業、更有差異化的體驗感、利用移動互聯網O2O及新的支付方式,如何將購物變得輕松便捷,如何更多地研究業態復合帶來的業績上升等問題成為百貨業關注的重點。
電商:抱團進擊
資本市場冷熱交替,加速電商行業大浪淘沙。曾經的明星創業企業中難免有掉隊者,但還有更多的新玩家出現在大眾視野。規模性電商創業在這一年加速打造自身閉環生態,同時構建起聯盟戰線,走向融合趨勢,但人口紅利的逐步消褪也給企業發展提出了新挑戰。從整體市場環境來看,2016年的電商行業盡管波瀾不斷,但企業變得更加理性與成熟,而2017年也仍將彰顯出更多的新活力。
繼2015年下半年后,2016年電商行業創業者的生存環境未見有多少好轉。盡管不時有企業獲得融資的消息傳出,但相較于獲得融資的企業,在發展大潮中敗亡的企業更能引起業內人士的觸動。今年以來,包括蜜淘網、博湃養車、美味七七、神奇百貨等一批互聯網創業公司宣告倒閉。這些企業有的曾被譽為垂直電商中緩緩升起的“新星”,但它們未能經受住來自資本寒冬和市場競爭的考驗。
創業企業的興衰起伏,自然不能簡單歸咎于資本的興趣缺失。提前退場的企業或敗于燒錢無度,或敗于心智不堅,也可能是敗于錯失風口,但究其本質仍離不開粘性低、同質化嚴重、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癥結。有企業呈現出哀鴻態勢,自然也有企業在堅守戰場。如生鮮市場的易果生鮮,在引進蘇寧投資不久后,便借此入股聯華反攻線下市場;在跨境領域,洋碼頭、蜜芽等電商企業按照自身發展優勢,進一步沉淀海外和線下布局。此外,在互聯網+醫療健康、二手交易、網紅直播等細分市場,同樣表現出了興起的勢頭。
{page_break}資深媒體人賈鵬雷表示,在過去幾年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中,創業者有兩種心態表現的十分明顯,第一是搶紅利,似乎沒有紅利市場就發展不起來;第二是抱大腿,但當絕大多數人都標準了BAT的大腿,那電商行業也只能是巨頭的世界。在賈鵬雷看來,電商行業已經進入了下半場,所謂的上半場和下半場就相當于淺水區和深水區。淺水區的時候,大家都可以進入,但到了深水區則要考量企業的硬實力。在新的發展時期創業企業不一定要追隨大佬做事情,更應該創新規則,用健康、更新穎的方式去尋求突破。
當創業企業在水深火熱中掙扎求生,具備體量規模的綜合型電商企業也沒有止步不前。大魚吃小魚的叢林法則在電商行業一直存在,這一方面體現在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上,另一方面也體現在規模企業的抱團趨勢上。繼去年阿里蘇寧“星球碰撞”之后,今年兩家的合作有了新進展,不僅在銷售渠道、物流資源等方面加速打通,同時合資成立新公司“貓寧電商”。與阿里蘇寧對抗的,是京東與沃爾瑪組成的戰略同盟。今年,京東在拉攏合作伙伴的進展上可謂步子極大。收購達達、拿下1號店、牽手沃爾瑪。
不難看出,規模企業間的合作無不是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更大話語權。就阿里蘇寧陣營而言,一方具有充足的流量資源,一方有著優質的物流體系,兩相結合,利人利己。而對于京東、沃爾瑪來說,前者亟待擴充品類,后者則希望在國內電商市場開拓渠道,雙方各取所需。合并成為行業新格局的催化劑,在巨頭抱團的推進中,電商行業的競爭版圖逐漸成型。
電商企業的另一大發展趨勢在于優化自身結構,構建生態。今年,京東宣布對外放開物流資源,并從企業物流轉向品牌化運營;阿里將聚劃算融入天貓,打造零售營銷新形態;此外還有國美整合網絡零售資源成立國美互聯網生態公司,打造商務生態閉環。自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后,盡管這樣的觀點受到了部分實體零售大佬的質疑,但無疑是讓電商行業多元融合的旋風再度刮起。在線上競爭愈加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越發需要電商企業回歸商業本質。
超市:生鮮出位
超市行業已經觸底,但反彈還需時日,目前處于L型發展路線的底部徘徊區。在2016年,北京市場上依然有關店現象出現,但只是偶有發生。據記者統計,卓展購物中心卓展超市關閉、BHG首開福茂店和石景山華聯商廈店關閉、物美尚佳會員店關閉。上述四家關閉的超市原因無外乎經營不善。
卓展購物中心長期處于尷尬狀態,一方面五層的耀萊影院和地下一層的美食區域異常火爆,另一方面其他區域始終冷清沒人氣,品牌撤柜成為常見現象,而位于地下一層主打高端路線的卓展超市也逐漸力不可支,陸續撤掉了烘焙和生鮮柜臺,剩下的食品飲料和日用百貨類支撐運營,不過最終還是難逃閉店命運。物美尚佳會員店是長期從事大賣場和超市運營的物美商業集團對會員制業態的嘗試,在去年8月開業初期經歷了供應商斷供等競爭對手制造的麻煩,但一直堅持在運營中調整,記者今年不同時間對尚佳會員店多次調查,賣場客流量都不盡如人意,后期甚至不再設置使用會員卡購物的門檻。盡管物美對尚佳會員店有諸多支持并且抱有極大希望,但是由于商品競爭力和選址等原因,作為第一家本土會員店,尚佳會員店開業一年半后就調整轉型為其他業態。
BHG首開福茂店和石景山華聯商廈店均是在下半年掛出調整的告示牌而閉店,不過截至目前仍沒有恢復營業。BHG在北京市場上曾以經營高端超市聞名,不過近年來經營不佳,屢有門店調整甚至關閉的消息。華聯綜超在其三季度報告中表示,前三季度新開門店13家,生活超市10家,高級超市3家;關閉門店17家,生活超市16家,高級超市1家。目前華聯綜超一共有169家門店,143家生活超市,26家高級超市,新開門店主要集中在華北。今年四季度,華聯綜超還將規劃12家新開門店,20家生活超市,2家高級超市。
經營不善的根本原因在于無法滿足北京消費者日益增長且處于變化中的購物需求,而另外一些迎合了消費需求的新品牌也破土而出。記者發現,在2016年,北京零售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新面孔,京客隆推出了生鮮門店“京捷生鮮”(7月)、永輝超市旗下的會員店業態進入北京(7月)、首航超市推出了生鮮加強型門店sofly首航(9月),首農物流有限公司推出“首食生鮮”門店和首農便利店,物美將尚佳會員店原地改造為GEC進口商品直營中心、卓展超市雖然閉店了,但一指遙中國(天津)自貿區東疆進口商品直營中心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居然之家
一開一關對比可以看出,2016年北京零售市場上開業的超市門店遠多于關閉的門店,關閉的為常規傳統超市門店,而新開門店則呈現出非常明顯的生鮮化和進口化兩個特色,而這背后隱含的著北京市場對品質消費的追求,消費升級意向異常強烈。這也為超市業態在2017年的發展指引了方向,在明確了消費者意向的前提下,更好的適應和滿足消費需求才是生存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大方向下,2016年北京市場上各類批發市場也在陸續閉店,萬家燈火、金五星建材城、西直河石材市場、天豐利市場等陸續關閉和調整,或者撤出北京遷往河北天津等周邊地區,或者原地升級轉型,繼續服務周邊消費者,金五星建材城將轉型為大型高端商業體、天豐利市場升級為一站式購物生活MALL。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