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試水全新商業模式--開餐廳
近期剛剛公布營業利潤創新高的無印良品,又在中國市場試水全新商業模式——開餐廳。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2017年6月3日,號稱中國內地最大旗艦店的淮海中路無印良品旗艦店,已將原來的Café & Meal MUJI和MUJI BOOKS,改裝升級為全球首家MUJI Diner——無印良品餐堂。
無印良品上海總部董事總經理山本直幸解釋,之所以選擇在中國開出一號店,是因為中國飲食文化淵源流長,并且中國一直講究醫食同源,在營養均衡方面,包括飲食的陰陽方面需要采用對身體平衡的原則,這和無印良品、和MUJI Diner的理念非常契合。

有著“中國大陸的最大旗艦店”之稱的淮海中路無印良品旗艦店的Café & Meal MUJI和MUJI BOOKS被改裝升級為全球首家MUJI Diner。
從過去一財年無印良品食品銷售的表現來看,其引進餐堂概念的動作更像趁熱打鐵。
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劃株式會社公布的2016財年業績報告(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顯示,無印良品2016財年的食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7.8%,數額同比上漲16.6%。
在銷售額增長的情況下,公司的食品類別毛利率卻略有下降。數據顯示,2016年無印良品全球食品類別毛利率為33.1%,低于2014年的35.1%和2015年的35.3%。餐堂的引入或有機會對這一數據起到拉動作用。
此次新開的餐堂前身是Café & Meal MUJI。這一模式在2001年誕生于日本,十幾年時間里在日本開了25家店,目前在中國大陸也開了4家店,MUJI Diner改裝前的Café & Meal MUJI上海淮海中路店是其在中國的第二家店鋪。

新開的MUJI Diner首次推出點餐形式。
從表面上看,新餐堂可能與原來的Café & Meal MUJI差別不大,都是為前來購買無印良品零售商品的顧客提供餐飲和小憩的場所。但仔細對比后,不難發現,餐堂概念是無印良品摸底中國市場食品銷售以及提升毛利率的全新嘗試。
以售賣套餐、飲料和甜品為主的Café & Meal模式更偏向快餐,適合一人獨食或小范圍聚餐,顧客在店內停留時間短,消費額非常有限;與之相比,首次推出點餐形式的餐堂更適合以家庭為單位或多人好友的聚會,餐堂首次開放供應酒類飲料對于利潤率可預見的貢獻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季度,無印良品母公司利潤獲得歷史性的增長,也為公司的新動作增加了底氣。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良品計劃株式會社2017年3月至5月的合并營業利潤預計將同比增長5%,達到約120億日元,創出3月至5月季度的利潤歷史新高。在日本國內,生活雜貨和食品銷售表現強勁。在海外市場,中國的增長起到了拉動作用。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中國無印良品現有店鋪的銷售額按人民幣結算預計同比增長約6%。
盡管MUJI Diner剛剛開業,但山本直幸已經表態,將來不打算以單獨的MUJI Diner形式開店,而是繼續以無印良品的零售商品為主。現存店鋪開餐堂也會受一些硬件設施條件上的限制,比如需要考慮是否能做廚房、有沒有水管、布水管的線路、能否用火和消防安全條件等,“今后如果再開新的店鋪的時候,若適合開MUJI Diner的話,可能會考慮”。
無印良品這種零售店內開餐堂的模式,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另一個國際品牌——宜家。但山本直幸表示,MUJI“沒有從北歐的宜家得到啟示”。他解釋道,日本的Café&Meal MUJI是2001年開始發展起來的,上世紀90年代時,日本東京的購物場所開始有提供咖啡、甜點進行休息的經營模式,“零售行業其實無論哪家都會有這樣的暢想,都希望在店鋪里面,最終為了服務到顧客,都會想把零售和餐飲結合起來。”
在涉足中國的餐飲市場后,無印良品也很快體驗到了餐飲文化差異給這一領域帶來的門檻。
山本直幸直言:“之前我們開了Café & Meal MUJI之后,大家也會看到大眾點評上評價不是很好,我們也深受打擊。顧客說我們的菜就像大學里的食堂,非常不好吃,又是冷的。在日本,便利店的菜大家不加熱就食用,冷的也非常好吃。但在中國便利店,大家買了便當就一定要加熱才能吃,并且都要熱茶,不要冷茶。中國是這樣的飲食習慣,所以我們決定一定要改,一定要端出來熱氣騰騰的,讓顧客感受到非常有活力的菜肴。”
在接受采訪過程中,山本直幸坦言,自己對于首次挑戰餐廳,“還是有點緊張的”。
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店鋪數達到200家,僅次于其在日本本土的開店規模。從2017財年(截至2018年2月)開始的中期經營計劃希望,每年再開設40至50家。后期還將在深圳開全球第一家無印良品酒店MUJI Hotel,可見無印良品在中國的野心早已越過了賣文具、香薰機的階段。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