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品成人化孩子"被長大" 應讓兒童保持應有的童真
“六一兒童節”近在眼前,劉女士竟然為了女兒的節日禮物上起了火,女兒早早就跟她說好想要一套兒童化妝品,而且理由很簡單充分:身邊的小朋友都有!劉女士到商場里轉了一圈果然發現有兒童專用的化妝品套盒,而且里面的東西一應俱全。
讓劉女士更加吃驚的是兒童吊帶裙、馬褲、筒靴、高跟鞋等非常性感的兒童服裝也很多,兒童用品、服裝的成人化讓劉女士有些擔憂。
兒童文具 越曖昧越熱銷
5月30日正值周末,記者走訪了沈城幾家商場和市場。五愛市場里,在擁擠的文具區,記者看到了種類繁多的文具用品,不少文具的造型和圖案都非常成人化。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正和媽媽一起挑選文具,她選了一支筆,筆身一端是名性感女郎,燙著蓬松的卷發,胸部、屁股都非常突出,而且只穿了胸罩和內褲。記者看到小女孩選的筆袋圖案也很“特別”,一對卡通男女正在接吻,上面還有說明——“對你的愛蠢蠢欲動”。女孩的媽媽對記者說:“現在孩子的用品很多都這樣,竟是這些東西,孩子認為新潮、有個性。”攤主表示:“你想找過去那種顏色單一、圖案簡單的兒童文具用品可難嘍,現在那樣的東西沒市場,越是新奇古怪,帶有性感、暴力、曖昧的圖案的文具越熱銷。”
隨后,記者又看到了包裝精美的兒童化妝品套盒,里面有胭脂、眼影、口紅、眼影棒、胭脂掃……還配有使用說明書,比成年人的化妝品還全,“用口紅從下唇中間開始向唇部兩側均勻涂抹,再用唇刷蘸取少許口紅仔細描繪唇型。輕輕抿一下嘴唇,讓口紅勻到上唇,然后用面紙稍微吸掉多余口紅……“這東西孩子能用嗎?”記者問正在挑選化妝品的一位媽媽。“當然能了,我女兒可喜歡了,以前總搶著用我的,后來我就開始給她單獨買了。”記者看到這位媽媽身邊的女兒打扮非常時尚,化妝也很新潮。這位媽媽一次就買了兩套兒童化妝品,稱另一套送給朋友家孩子做“兒童節”禮物。
記者發現,這種兒童化妝品在網上銷售也很火爆,在一家小店銷售記錄上,僅“六一兒童節”前幾天就賣了65套。
吊帶高跟鞋 十歲的性感
在百度貼吧里,有這樣一條問詢記錄。“哪里有賣兒童高跟鞋的,我想給我女兒買一雙,最好是同樣款式也有成人的,我想和女兒穿同樣顏色和款式的高跟鞋。”有網友跟帖回答:“淘寶網上就有訂做的,現在親子鞋的訂做非常火。”
記者了解到,很多家長熱衷把自己的女兒打扮得時髦、新潮,兒童穿性感的吊帶裙、禮服、高跟鞋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記者來到南塔鞋城轉了一圈,買雙兒童高跟鞋真不是什么難事,有的兒童高跟鞋鞋跟高達四五厘米,像鞋跟兩三厘米的兒童鞋就非常普遍了,什么款式都有。攤主告訴記者:“現在的孩子多時髦啊,還非常有個性,兒童高跟鞋、長筒靴賣得一直都挺火,尤其是靴子。”
記者來到太原街一家商場,在一個兒童品牌服飾店內,看到了這里銷售的兒童背心有豹紋的、吊帶的款式,有的非常性感、暴露,跟成年人服裝設計沒有任何區別。據店主介紹,衣服的成熟風格跟孩子的年齡形成強烈反差,很多家長正是喜歡這樣的對比,給孩子購買這樣的服裝。
拼插模型 成年人都看傻
在中街一家商場兒童玩具區趙先生犯了難,他想給四歲的兒子買一套益智玩具,可挑來挑去,發現很多玩具都太復雜,別說四歲的小孩,連成年人都能被難倒。
趙先生的兒子看好了一套汽車拼插模型,就是用500多塊小零件拼插組裝成一輛轎車模型。玩具上注明適合四歲以上兒童,可趙先生打開玩具看著那張復雜的拼裝圖說明書,以及500多塊零件自己都傻眼了,他都不會拼,何況一個小孩子。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現在的兒童玩具越來越復雜化,積木、拼圖、安插模型難度都很高,但標注的卻都是適合低齡兒童的玩具。
不僅玩具越來越復雜,高難度,一位家長向記者訴苦,就是孩子進入幼兒園的考題都越來越難。現在正是幼兒園招生的月份,幾天前李女士的女兒去參加小哈津幼兒園的入園考試,其中一道考題就是“有一排小鴨子,其中一只從左邊數是第8只,從右邊數是第16只,請問一共有幾只小鴨子?”李女士說這道題她認真算了半天都有點糊涂,女兒才4歲,怎么可能會算。據悉,現在很多幼兒園招生都舉行入園考試,考題越來越難,有的甚至考出了奧數題。
【專家看法】
孩子是被大人給“成人化”
沈陽市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騰放
現在的孩子是被我們大人給“成人化”了。
兒童本身最初并不懂得打扮、炫耀、攀比,并不知道什么叫性感、時髦,是成年人的社會和心理在潛移默化地熏染他們。
家長不斷地給孩子買高檔玩具,把孩子打扮成公主、時尚潮人,削尖腦袋也要把孩子送進名牌幼兒園,其實成年人很大程度上是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攀比之心。這樣的做法只會助長孩子早熟。看看孩子們的周圍都充斥了什么,《魔戒》、《哈里·波特》兒童讀物中,成人的語匯、詞句、口氣乃至成人關注的內容、話題、成人式的思維方式比比皆是,成人化的兒童服裝、成人化的兒童教育。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身不由己地趨向了“成人化”。孩子們過早成人化,是孩子們對成人思維、行為方式的模仿和學習。孩子的成長過程應該循序漸進地發展,每個階段都應擁有該階段的文化和快樂,童稚太早消失將會對其不利,應讓少年兒童保持應有的童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