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運作是喜得龍未來發展的方向
01月29日訊,“創業初期,由于資金匱乏,條件非常簡陋,廠房是租的。車間天花板的原材料都是瀝青。”19年后,創業時的困境時不免唏噓。這個42歲泉州人的口頭語是那句經典歌詞“愛拼才會贏”,他有著福建人特有的寬廣的額頭和濃重的眉毛。按照閩南人好客的習俗,林水盤泡上好的鐵觀音招待大家,但他不喜歡講客套話,寒暄幾句就進入主題,他的語速不急不慢,語氣淡然,你很難從他的表情中察覺出過往經歷的艱辛與豪情。
1985年,17歲的林水盤開始了自己的學徒生涯,他腦子活、做事踏實,從包裝、跑業務到開拓新市場,對鞋廠的產供銷一條龍駕輕就熟。1992年,在鞋廠做了7年學徒的林水盤創辦了一家小鞋廠,包括親戚朋友在內,不過十幾名員工,廠房很小,就像幾間簡易搭蓋的小工棚。林水盤說,自己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怕吃苦。比如公司建新廠房的時候,他每天都到工地呆上幾個小時,累的時候,用工地上的自來水洗把臉,連飯都顧不上吃。不過,他并不是一個事必躬親的人。“企業家如果大事、小事都管,任何事都抓,就會讓員工的智慧與潛力得不到發揮,他們就不會創新。而且更重要的是,沒有大局觀的企業家會抓芝麻丟西瓜,喪失真正的機遇。”他揮了揮手說,“企業家在組織中發揮的應該是‘腦’,而不是‘手’的作用。”
2001年,林水盤注冊了“喜得龍”品牌,這個喜慶的名字源于“中國人喜歡把龍當作吉祥物”的想法。而接下來的任務,是如何在全國打響這個品牌。那個時候,整個晉江鞋都盛行的是 “港臺明星代言風”。林水盤卻琢磨著,自己決不能和別人打出一樣的牌。于是,他邀請了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原國家乒乓球總教練蔡振華做形象大使,后來,喜得龍的代言隊伍還出現過一位教授——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孫怡寧。
2009年10月30日,喜得龍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上市前,國內股權基金——新天域資本宣布3000萬美元收購喜得龍 396萬股股份。隨后,新天域資本還通過行使這些認股期權向其追加1310萬美元的投資。這些讓喜得龍有足夠的資金向前沖。林水盤告訴我,他最新計劃是“5年內,喜得龍在全國的專賣店達到10000家”。
轉型
上世紀80年代初,不少晉江人依靠錘子、剪刀,縫紉機起家,他們從事投資少、技術要求不高的鞋業生產,并迅速發家致富。
不過,林水盤的想法從來沒有停留在做一個鞋廠上。隨著小鞋廠不斷發展壯大,他意識到,代工只能充當無名 “二傳手”的角色,利潤低,而且并非長遠之計。于是他決心開創自有品牌,獨立開發設計、生產。
90年代末期,鞋廠已經比建廠之初擴大了150多倍,已經是當地一家規模較大、工藝質量較高的企業。林水盤通過多年代工得出的產銷數據進行分析,又往返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他得到的數據顯示,全球體育產業的年產值高達4000多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20%以上。“而當時國內的體育產業起步晚、規模小,產值和國際相差了10倍。”林水盤說,“這就是機會。”
轉型的方向定了,然后就是搭建團隊。“人才任何時候都重要。”林水盤說,“企業的競爭首先是人才的競爭。誰有了專業的人才、找對職業經理人,誰就能打勝仗。而如果一旦發現,企業現有的管理模式難以進行人才引進或者難以讓人才發揮作用,那就應該進行結構調整,組織是可以變的,因為人才比什么都重要。”
2001年,隨著形象廣告廣告片在CCTV5播出,喜得龍運動鞋開始迅速在全國躥紅,來自各地的訂單如雪片飛來,生產能力不足的短板一下子凸顯出來。那時,一向謹慎穩重的林水盤竟然親自趕到莆田,一天之內收購了兩條頗具規模的生產線。
解決了生產規模的短板問題,研發成為了“重中之重”。“我們每年要將銷售額的5%來進行產品研發,喜得龍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數據庫,目前已能 ‘量腳定制’。”林水盤說,中國人的腳型與西方人不同,必須收集數據做研究,才能做出更適合國人的鞋。如今,人們看到,在喜得龍的專賣店內擺著一臺長方形的“家伙”——“足型掃描儀”,消費者將腳伸進這臺機器中,其足弓高低、腳掌主要支撐點、腳踝受力大小等數據都將會被準確記錄。
新版圖
事實上,運動服飾市場一直是一個紅海,國際品牌分走了一半的市場,眾多國內品牌擠在另一半市場里,僅在晉江就有3000多家同類公司。競爭如此殘酷,如何能出奇制勝呢?
“經濟學有個原理叫‘飛輪效應’,它是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界點后,重力和沖力就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你無須再費很大的力氣,飛輪依舊可以快速轉動,而且不停地轉動。”林水盤說,這意味著如果你能踏準節奏,抓準時機,然后就會快速行進。在他看來,上市之后,喜得龍依靠飛輪效應駛入了快車道,而接下來,要面臨的是如何有效擴張的問題。
“中國幾千個縣、市,如果我們在每個縣市都開兩個專賣店的話,那意味著七、八千家終端網點,這是很大的一個市場空間。”林水盤認為 “未來兩三年喜得龍將進一步鞏固在二、三線市場的占有率。除此之外,我們將從二、三線城市向一線城市進軍,完成產品經營者到品牌經營商的轉型。”
不過,這并不是一個盲目擴張的計劃。“我們會把每年的關店率控制在5%范圍內。專賣店是一家公司的品牌形象,如果盲目大規模的開店會事倍功半。”他說,“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并不會投入過多的精力在開大店、旗艦店上。”
除了專賣店的擴張之外,尋找新的利潤點成為了公司的新目標。“現在運動產品市場已經趨近飽和,發展勢頭沒有前幾年那么猛,單靠消費者的自然增長已經遠遠支撐不了整個市場,需要找尋別的增長點。”林水盤表示,如今上市所募集的1億美元資金主要投入了研發、營銷、補充流動資金等。他透露,公司也在謀劃電子商務平臺,同時正在對 “85后”、“90后”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進行深入研究,在未來,生活時尚類的產品才是真正的運動服裝市場的主流。
多品牌計劃
眾所周知,晉江的鞋企起步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分布在陳埭鎮,這里鞋企占全市鞋企總數的85%。2001年,晉江被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認定為“中國鞋都”。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海外市場一直是泉州鞋企的重要陣地。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晉江鞋在海外長期是走批發市場,在品牌價值上沒有明顯的體現。2003年6月在匈牙利布達佩斯開業的 “晉江街”是泉州品牌走向國際的一次集體嘗試。而在2006年,東南亞市場開始成為泉州運動品牌海外擴張的新據點。
不過,隨著市場的日趨成熟,晉江鞋都的隱憂也越發凸顯。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大幅增加、銀根緊縮、融資困難等都加劇了鞋都發展的困境。
林水盤告訴我,全球金融危機后,陳埭鎮選擇了為101家重點企業設立“一企一檔”。通過建檔,對企業進行實時跟蹤,當月更新,全面掌握企業生產規模、品牌戰略、銷售網點、市場分布、業務開拓、科技創新、用工等詳細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此外,鎮里還成立了工業生產調度室等密切關注企業生產要素供需狀態、資金運轉等情況。
“以前晉江就是靠價格才把溫州的市場搶了過來,而如今也遭遇了其他地方的價格戰。”林水盤說,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只能轉型升級,并且切入高端市場。
林水盤表示,喜得龍在美國的上市公司除了進一步鞏固 “喜得龍”品牌在國內二、三線市場上的占有率之外,還將收購一個或多個歐美高端品牌,實現進軍國內一線城市的計劃。“歐美高端品牌的優勢在于品牌效應、科技研發,而本土品牌的強項則在供應鏈管理與終端銷售等方面,對歐美高端品牌的收購有助于加快我們切入國內高端市場。”他說。
這顯然是一個聰明的做法。林水盤說,目前只著眼于那些能夠為中國消費者所接受和改造的世界知名品牌。而去年包括TheSharp-erImage、LinensnThings和EddieBauer在內的一些美國品牌申請破產保護之后,都待價而沽。
在他看來,“收購或合作代理境外品牌在大中國區的代理權,不僅會獲利,更重要的是會為進軍國際市場積累豐富的經驗與資源。目前在代理經營國外品牌方面,泉州的運動服飾企業早有先例,并運作得更具特色。其目的就不僅僅在于增加創造利潤渠道,更重要的是汲取別人的先進管理經驗。”
“中國的運動服飾品牌正從OEM (代加工)轉變為ODM(原始設計商),并且除自有品牌外還要擁有西方的品牌。”林水盤說,“民企收購國外的品牌,隨著自己品牌的提升,是完全可以做的事情。”
據了解,目前喜得龍運動的鞋類產品大部分自產,部分外包,而其運動服裝系列,則實行全面外包。而在林水盤的計劃中,未來將不會投入太多的精力在生產方面。“我認為,企業發展有三個階段,從產品生產、品牌運作到資本運營。雖然不少體育用品企業都上市了,但還只是進入了資本市場,還不能算完全意義上的資本運作。而眼下,多品牌運作是喜得龍未來發展的方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