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穿鞋看30年的變化
侄兒在深圳辦了一家款式到質量都很不錯。我拿了一雙穿在腳上,自我感覺“帥”了許多。在試鞋的過程中,一些與“鞋”有關的往事浮現在我的眼前,勾起了我的回憶。
1964年,我考上了初中,母親給我做了一雙布鞋。底子是用新白布一層一層地用麻線納的,鞋幫是用燈芯絨做的,很合腳,穿上去感覺軟綿綿的。這雙布鞋來之不易。那時候,貴州省金沙縣連續三年遭受自然災害。在我們鄉下,許多人家都吃不上飯。我的同齡人別說穿鞋子,有的還光屁股,連件像樣的衣服也穿不上。
我十分珍惜母親給我做的這雙鞋。我家離學校24華里,我們這些鄉下的學生都住校,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我都把母親給我做的那雙布鞋用紙包起來,放在書包里,光著腳走路,生怕磨壞了鞋。星期天返校的時候,走到學校附近的河邊,洗了腳后才穿上鞋子走進學校。由于我的愛護,那雙布鞋陪伴了我三年,直到我初中畢業。
上世紀70年代,我從師范畢業后參加了工作。家里的生活有了好轉,我開始穿膠鞋。先是解放牌的淺灰膠鞋,以后逐漸穿長幫膠鞋、白色膠鞋、回力運動鞋。我結婚那年,沾了女朋友的光,家里人給我們各買了一雙反幫皮鞋。在結婚典禮上,我在眾目睽睽之下穿著那雙反幫皮鞋,感覺很瀟灑、很自豪。以后,我穿著那雙反幫皮鞋去過一些大中城市。我看到那些城里人跟我的打扮也差不多,我覺得自己不“土”。1976年冬天,我穿著那雙反幫皮鞋在遵義遇到下大雪,道路被封,班車停開。我和幾個初識的老鄉只好從遵義走回金沙。他們幾個穿的是膠鞋,走起路來又冷又滑。我穿著那雙反幫皮鞋踩在地上平平穩穩的。從遵義到金沙,近200公里路,我們走了整整三天才到家。
腳上鞋子的變化反映了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變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富民政策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品,人們對吃的、穿的開始講究起來。
1991年,我調進金沙縣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在采訪中,我了解到金沙縣有十多家皮鞋廠,生產的皮鞋供不應求。沒想到,幾年以后,金沙的皮鞋廠全部關閉。原來金沙本地生產的皮鞋式樣陳舊,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品牌皮鞋的專賣店。
現在人們的消費水平更高,腳上穿的是各種款式新穎的皮鞋和各種有特色的休閑鞋。在金沙縣城,僅城子路一條街就有十幾家世界知名品牌的皮鞋專賣店。近幾年,我穿過“意爾康”、“紅蜻蜓”等不少知名品牌的皮鞋。看看周圍的人,他們也穿著各式各樣的鞋子,正朝著更美好的生活邁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