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鞋企苦衷:議價能力提升難敵成本上漲
3月2日訊 昨天上午,第21屆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華交會”)開幕,作為我國外貿領域“開春第一展”,華交會素來有業界“風向標”之稱。
諸多參展外貿企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前兩個月出口高幅增長情況并不能表示出口企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廈門市商博良貿易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毅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1月份外貿增速這么高,其實存在“假象”。
“服裝、鞋類等輕工產品都分為兩季,12月~2月是出貨的一個高峰期,6~8月是另外一個高峰期,這段時間內,出口增長是正常的。”王毅說,“如果說淡季也能有環比的增長,才能說我們的外貿形勢好轉了,就目前情況來說,整個外貿的形勢還是不理想,歐美市場依然不景氣,印度、南美市場又打不開。”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額達2950.0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9%,其中出口總額增幅也達37.7%。
事實上,與并不明朗的外需市場復蘇情況相比,諸多外貿鞋服企業更為憂慮的則是,盡管目前與客戶訂單議價能力有所提升,但是依然難以消化各項成本的上漲。
“現在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已經讓企業吃不消了,去年10月份客戶下訂單的一件襯衫,我去找工廠打樣的時候,報價是43元,一個月后,工廠的報價是50元,春節回來上班,報價又提高到了62元,按照當初我們給客戶的報價已經沒有利潤空間了。”浙江一家服裝出口企業外貿部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由于原料成本、勞動力成本提升,我們的產品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已經上漲了5%~10%。但是這完全消化不了成本的上漲。”江蘇陽光(5.74,-0.04,-0.69%)東升進出口有限公司經理助理侯勇也表示,“只有客戶承擔一些價格的提升,工廠減少一些利潤,這樣才能消化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
昨日上午舉行的一場內部座談會上,諸多省市商務領域相關負責人也對今年出口形勢表示擔憂。浙江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希望政府還是能夠保持出口相關政策的穩定性。”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笪家祥表示:“政策還是要長效、穩定,不能出口情況一好轉就力度減弱。”
浙江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指出,目前出口形勢的嚴峻性,也在“倒逼”企業謀轉型,提升出口產品附加值,才能可持續發展。
然而,一些外貿鞋服企業也表示“轉型有難度”。“我們不像日本,高科技產業鏈比較發達,我國還是一個制造大國,我們這個產業的轉型只能是把附加值做得高一些。”侯勇表示,“新產品的研發也是很難的,如果沒有訂單的話,工廠不愿意加工,研發投入的資金就要打水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