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鞋子:經典鞋履設計(1950-1962)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鞋的演變步入了又一個新的階段。暇步士一次次地掀起了復古風,穿脫方便的切爾西靴也已成為尖頭鞋曾經昭顯著時尚,細高跟也一度成為女性行走于男性世界中的武器。
細高跟鞋
Stiletto一詞源于拉丁語stilus,本意為“釘、針或木樁”,在文藝復興時期,這個詞語特指一種刀刃,很窄很細的匕首的原型。同樣的,二戰后出現的有如匕首般極具穿透力的鞋跟成為每個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女性必備的致命利器。
其實,這種尖細鞋跟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紀,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才被法國設計師羅歇·維維耶(1907~1998)改革,并被賦予了頗具現代感的名字。為使這款奢華鞋子的鞋跟更細長、更高、更有力度,維維耶將一根細長的鋼棍放在木質或塑料的鞋跟里。細高的鞋跟在視覺上使穿著者的小腿看起來更加細長,并能夠使臀部和胸部更加緊實挺拔。而最實際的效果當然是讓女人更具有魅力,并輕而易舉地俘獲男人。
暇步士
以休閑舒適風格著稱的暇步士,最早于1958年出現在美國,很快便成為成功白領們的經典男鞋。當時,它全新的休閑理念以及隨之帶來的生活方式促使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男士的業余休閑著裝。那時,男鞋還沒能從傳統的風格中解放出來,是暇步士成功地創造出一種兼顧時尚感與嚴肅性的休閑風格。
暇步士的名字源于美國南方的一道菜,名叫“炸玉米丸子”,人們通常用這些“炸玉米丸子”來安撫狂吠不止的家犬們。這個名字完美地詮釋了該品牌柔軟的麂皮鞋面與輕便的褶皺鞋底于一體的居家風格。而公司的商標———一只睡眼惺松的矮腿獵犬,更是將該品牌的舒適居家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步入20世紀90年代,暇步士那毫無性感可言的舒適與安逸的外觀幾乎置自身于死地。那時,休閑鞋已經被運動鞋大規模替代。就在那岌岌可危的時刻,暇步士出人意料地實現了一次復興,首次將復古的風尚再現于曼哈頓的俱樂部和酒吧中。正如文化評論員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認為的,這種現象是由于現代資本主義文化病毒滋生而影響現實生活的有力寫照。{page_break}
八孔靴
20世紀50年代,由馬丁大夫和豐克大夫設計制作的“馬丁大夫”鞋因其結實耐用的特性在聯德國等地熱銷。為了繼續推廣這款鞋子并使其成為國際品牌,他們將這項專利賣給了英國北安普敦郡的老牌制鞋公司R.格里格斯。1960年,R.格里格斯的第一款深紅色八孔“馬丁大夫”正式面市,另外它還有一個低調的名字,叫做“1460”。
R.格里格斯公司不僅將“馬丁大夫”這個發音富有異國情調的名字英國化,還改制了鞋跟,加入了黃色的縫線設計,并將彈性的橡膠底用“Airwair”的名稱注冊了商標。正是這些變化,使馬丁大夫靴在大眾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馬丁大夫靴結實且穿著舒適,它最先受到了郵遞員和警官們的青睞。沒過多久,它便作為一種制服鞋被多元文化接納,成為叛逆青年們的專有代名詞。
躑躅于反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間,這款大眾風格的軍靴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社會運動與社會思潮的變遷。不管穿著者是年輕還是年邁,是衣著整潔還是邋遢不堪,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半個世紀以來,“1460”靴一直都作為權威的個人主義強有力的標志而存在著。
切爾西靴
20世紀60年代,當女裝還沉浸在對未來主義風格的幻想中無所行動時,隨著對西裝的重新詮釋和切爾西靴的出現,男裝率先一改傳統風格。切爾西靴,這款無鞋帶、高及腳踝的男式短靴,加上側面靈活柔軟的橡皮筋設計,體現了復古的英式潮流。它線條流暢,造型時髦,深得那些身著定制服飾、經常出入咖啡館和夜店的英國摩登青年的喜愛。對于年輕人所標榜的時尚形象的時髦與鋒芒個性,從甲殼蟲到滾石樂隊,這土款鞋都可以盡情地展現出來。
正如搖滾青年對愛德華上衣的狂熱追捧,摩登青年們則熱衷于這款源自19世紀的切爾西靴。切爾西靴是19世紀久德普靴的現代版。這款以印度拉賈斯坦邦曾經的都城而命名的靴子,最初是作為馬靴銷售給英國殖民者們的。鞋子側面的橡皮筋采用極具彈性的硫化橡膠制作,方便穿脫,而高級腳踝的獨特設計亦免去了系鞋帶的麻煩。{page_break}
尖頭鞋
英國沿海地區的人們吃海螺時有一個特別的風俗———即把裝在紙袋中的海螺,用一枚針或挑肉針———把海螺從殼里挑出來。而出來于二戰后英國的這款極為夸張的尖頭男鞋正是以這根挑肉針命名的。在中世紀的歐洲,曾有一陣社會精英們爭穿尖頭鞋的熱潮。然而現代的尖頭鞋直到20世紀20至30年代才出現,到20世紀50年代逐漸成為一種時尚鞋款,并成為泰迪阿飛造型的可選單品。
街頭時尚日新月異,前衛的搖滾青年們如今已經擯棄了尖頭鞋,轉而追求一些更有活力更有都市特點的鞋子。但是,尖頭鞋卻被頭發梳得一絲不茍、一身意大利裝束的摩登青年沿用下來。于是,穿著尖頭鞋,騎著“黃蜂”(Vespa,意大利制小型低座摩托車)在街頭兜風可以稱得上是最酷的舉動了。那時的媒體熱衷于炒作渲染摩登青年之間的打架斗毆事件,甚至聲稱尖頭鞋已被當做幫派間打斗的武器。可事實似乎并非如此,因為如此注重形象的摩登青年怎么會舍得胡亂糟蹋自已精美昂貴的鞋子呢?
人字拖
橡膠人字拖價格低廉且易于穿著,它是我們兒時假日里最熟悉不過的鞋子了。有誰會忘記炎炎夏日里炙熱的陽光灼燒到腳上橡膠的滋味?又有誰會忘記大腳趾和二腳趾間的縫隙被磨破的痕跡?這種廉價的人字拖,在發展中國家更為常見。
人字拖作為一款最普通不過的鞋子卻有著極為漫長的發展歷史,可能追溯到日本古時的草鞋,至于這款草鞋是如何走進大眾鞋履市場的,直到今天還頗有爭議。在日式草鞋基礎上改良后的橡膠版拖鞋是在20世紀50年代出現在新西蘭的,被稱為日拖———日本拖鞋的縮寫。
很快,不同版本的人字拖開始在全球范圍內生產。例如,哈瓦那人字拖就是最早的一個品牌,于20世紀60年代在巴西創立,這款鞋子開發了巴西豐富的橡膠寶藏。“哈瓦那”在葡萄牙語中意為“熱愛海灘的夏威夷人”。在英國和美國,人字拖還有一個可愛的綽號叫“flip-flops”,讀起來就像是穿著拖鞋行走時發出的“噼里啪啦”的聲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