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債”芒刺在背 鞋服企業遭遇債務怪圈
進入三季度以來,資金遇到非常大的風險”,一個季度過去后,當記者再次造訪這些企業家,發現他們的愁容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減,“現在是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用了”,相關人士認為,今年是繼2007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資金緊缺年,當下,延續資金面依然吃緊的大環境,“三角債”可能會成為壓垮鞋服等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前,業界專家人士對記者說到, 在所謂的“三角債”行為中,大部分是由于購銷合同中寄銷、代銷、賒銷等非即時付款的商業失信行為和超合同發貨、滯銷積壓產品,有的甚至是單純追求發展速度等原因造成,“外債難討,企業不得不拖賬”,從而進入了“三角”甚至“多角”的債務怪圈。
調查中,記者發現石獅鞋服產業鏈所面臨的“三角債”從下游開始,一直蔓延到最上游,嚴重程度不容忽視,“下游欠中游、中游欠上游,我們上游的企業卻沒有地方可以賒賬”,遠輝線帶織染公司的姚道錫對記者表示,由于當地很多企業的紡織原材料都從浙江、江蘇進貨,而供貨地的當地行業已形成了一個默認的行規,即不準任何對外賒賬,“這樣對于中小鞋服企業的傷害比較大”,據分析,由于中小鞋服企業缺乏大企業所有的資產實力,它們自然而然地成為銀行等機構的“門外客”,“去銀行貸款比較麻煩,對方擔心中小企業的還款能力,中小企業要貸款只能排隊”,談到“三角債”,身為中小鞋服企業代表的李先生表示,“真的很難”,他告訴記者,他所在的縫機行業,“三角債”的形成主要是企業擴張速度加快,項目投資嚴重超支,及今年的企業虧損,套現造成賒銷所造成的。
“事實上,這些企業成立之初,也并不都是欠賬大戶,主要是朋友間出于‘面子問題’,”出于企業間的不正當競爭,一些中小企業急于打開市場局面,主動提出可以賒銷,由此埋下禍根,這些企業在資金實力上根本無法與成熟的企業抗衡,而這種低成本、低利潤的賒銷,像雜草一樣在市場中間蔓延開來,其中最無辜的受害者是已經建立起一定信譽的經銷商。
“下一階段可能會是信譽風險擴大期”,一位鞋服企業的老板對記者表示,“三角債”的欠債鏈影響的是整體的市場情緒,間接經濟損失將遠遠大于直接經濟損失,包括因失信所造成的影響外商投資信心、合作意向,影響消費者信心和欲望,增加交易成本等等,“與其在失去信譽后重建,不如及時阻止這場失信趨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