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鞋企初嘗跨境人民幣結算“甜頭”
跨境鞋企訂單上的金額由“虛數”變成“實數”,“省錢”的實惠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進來。
人民幣結算的張力由此可見一斑。
優先接人民幣結算訂單
位于浙江溫嶺的橫峰以傳統制鞋為主,企業達2000多家。隨著人民幣升值幅度的加快,鞋企的利潤空間受到嚴重擠壓。不少企業反映,有些出口合同簽訂時尚有利潤,等結匯時,可能就因人民幣升值而化為烏有。橫峰擁有自營出口權的企業,也從七八年前的30多家下滑到了19家。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為企業消除了成本之憂。
浙江臺州泰江鞋業有限公司是當地19家外貿企業中首個申請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企業,半年多下來,董事長王江林感觸頗多。
王江林算了一筆賬:企業跟外商簽訂的鞋子合同價為4美元/雙,按照今年1月13日人民幣兌美元6.599∶1的匯率,一雙鞋到企業賬面上的錢是26.396元人民幣,4月底交貨,按照當時6.499∶1的匯率計算,實際到賬的錢卻只有25.996元,一雙鞋的匯率差價就達0.4元人民幣,數量越多差價就越大。但改用人民幣結算后,就不存在這一問題了。“所以現在我每見一位新客戶,首先就問他愿不愿意用人民幣結算,若對方愿意,就優先接單。”王江林說。
一位行業分析人士認為,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至少有四點好處:一是有助于規避匯率風險;二是由于是使用單一貨幣計算,運營成本更加清晰,更容易計算成本和收益;三是減少了兩次匯兌、進出口雙重匯率成本;四是加快了結算速度,提高了效率。
利用政策探索新路徑
“兩三年前,正值金融危機的時候,一雙鞋能損失一兩元。現在美元貶值,人民幣堅挺,與老外簽訂的生產訂單受到匯率影響,沒剩多少利潤了。”廣東東莞一家鞋企負責人稱。
自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在多個省份試點后,試點鞋企小心“試水”,當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從中嘗到了“省錢”的甜頭,當初不看好這一新政的鞋企紛紛提交申請,要求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手續,有些企業甚至等不及申請批復,便通過外貿公司進行人民幣結算。
溫嶺市鑫萬利鞋業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該公司總經理林云根告訴記者,企業自己申請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手續比較煩瑣,所幸干脆通過有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權的外貿公司出口,這樣企業可以與外貿公司用人民幣結算,雖然賺到的利潤沒有直接跟老外做賺得多,但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貿易糾紛,而且在結算貨款時也比較穩定。
而與鑫萬利通過外貿公司進行人民幣結算不同的是,臺州石林鞋業公司在烏克蘭設立了銷售網點,用人民幣直接結匯,從而減少了審核的中間環節。
“如果企業直接在國外設點或是競爭力強的產品比較適合于人民幣結算,這樣,無論其他幣種的匯率如何波動,都不會影響中國企業的實際貨款收入。”廣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有關人士稱。
越來越多的企業嘗到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甜頭”。
來自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的統計數據顯示,新政試點一年來, 參與的企業已從最初的90多家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1700余家;結算量也大幅飆升,今年上半年累計結算總量達1006億元,是2010年半年結算量的8倍多。按照現今最低0.2%的銀行匯兌成本計算,今年上半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至少已為企業節約匯兌成本1.33億元。
試點外企業翹首盼政策惠及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開展,充分體現了企業對于人民幣跨境使用的現實需求。因不再使用外幣,不僅大大降低匯率風險,也將增強了國內鞋企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對出口型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利好。”四川依百蘭鞋業總經理吳德國表示,非常盼望著試點地區早日覆蓋到成都。
吳德國說,目前國際貿易一般采用美元或者歐元結算。國外客戶從下訂單到結算往往有三四個月的周期,在近年來匯率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對出口企業非常不利。“我們去年有個單子,貨發出去將近半年后才收到貨款,而這幾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六七角,讓我們損失了五六萬元。”
盡管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越來越受到企業追捧,但仍有一系列問題有待消解。如境外采購商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對人民幣的接受度還不高;境外人民幣規模尚小,流動性不足;境外中資銀行國際化程度不高,人民幣結算的推動力不足等。
不少鞋企負責人承認,在日常貿易中愿意接受用人民幣結算的外商目前還不多。不僅鞋企在算賬,外商也在算賬,因為人民幣匯率升值是大方向,所以外商也不愿承擔中方企業轉移的匯率風險。不過,大多數鞋企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前景仍然看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