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仿制之路終結
8月29日訊,縱觀歷史,創新一直是制鞋行業發展的焦點話題。在我國很多鞋企都是走仿制之路,以“山寨產品”深入人們生活。而隨著近幾年鞋類品牌經濟競爭持續加劇,鞋類產業發生的屢屢“大事跡”,充分表明品牌的自主創新把握整個企業的命運。
自進入本世紀以來,中國鞋類產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國際市場,卻是以物美價廉的優勢取得市場,而導致產品物美價廉的直接因素是產品缺乏創新。國內鞋企也顯然意識到品牌創新的重要性,紛紛向品牌創新市場靠攏,頻頻高舉品牌創新呂旗的鞋企在如今鞋業市場數不勝數。然而創新品牌也并非易事,誠如有些企業今天還是“春風得意馬蹄疾”轉眼間“一江春水向東流”,而有的鞋企卻仿佛“萬里長城永不倒”,總而言之,創新固然重要,但要講究策略,不可盲目從事。
筆者通過書籍、網絡、對專家采訪等各種途徑,總結出企業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加強創新。
1.產品品質的改進創新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鞋業市場,能者上,庸者下的市場生存法則不斷督促各大企業勇往直前,沒有像李寧、安踏等這樣的品牌優勢,就要從產品品質上著手。鞋企在設計產品時,要充分了解消費者的穿著習慣及消費心理,對市場動態了如指掌,打破傳統設計理念,大膽創新設計。同時從產品的科技上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及產品附加值,并且對消費者反饋的信息提高重視,不斷改進以贏得消費者認可。
在產品品質的改進中三星是眾多企業學校的榜樣。最早三星進入電子領域時,是以代工三洋黑白電視為主,后來在電子業務做到一定規模后開始經常自主品牌,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三星電子提出“新經營”計劃,大力推行六西格瑪管理,最終產品質量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為日后走出仿制創新打下堅實基礎。
2.從產品仿制走向機制仿制
一個企業能否提供持續的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關鍵在于是否有一套經得起檢驗的創新機制。上段所講的三星,之所以能夠走向成功完全是因為三星特色的創新機制。一般來說創新離不開市場需求,離開市場的創新要么是無效的創新,要么是沒有生命力的創新。因此,企業要構建成熟的機制,這就要要求企業在產品研發、市場調研等各方面緊密配合,加強創新,以確保研發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3.加大創新投入保障創新體系運行
創新投入主要指研發的人才投入、新產品研發資金的投入和后期推廣的資金。自主創新品牌的資源投入資金巨大,需要企業后期資金充足,實力雄厚方可在產品創新上加入投入。仿制創新雖然比自主創新節省,但投入越低的創新資源,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只能在數量上超越其它國家。據悉,目前我國制鞋企業的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比重的平均水平為1.23%,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4%,在歐美國家制造業發達的國家,他們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較大,市場份額也較高,因此,對于仿制創新企業,加入自主創新投放,勢在必行。
綜上所述,制鞋企業在發展時,應該把自主創新放在第一位置,盡快擺脫仿制之路。
在國內鞋行業,“山寨”“高仿”類侵犯自主知識產權的鞋類企業不計其數,往往某個知名品牌的產品技術或者設計上有所創新后,大片的“山寨”產品爭相出現,導致鞋業市場混亂,甚至將原創都淹沒在茫茫藍海中,當然從仿制創新到自主品牌創新也并非一日之舉,需要企業研發人員、生產專員等各層次人員都要有足夠的耐力、信心、勇氣和智慧,以迎接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開拓鞋業界新藍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