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內銷市場增長強勁 可適當提價消化成本壓力
外部市場相對疲軟,但近年來內銷卻一路旺盛。據統計,2010年我國鞋類銷售總量達27-30億雙,超過每人每年兩雙鞋的水平,約占世界鞋類消費市場的15%左右,位居第二。
意大利是世界中高端鞋履制造中心。Massimo Donda表示,中國市場的強勁增長顯示出市場的巨大潛力,意大利很多著名國際品牌今后將重點發展中國市場。
作為東莞市三家“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先進企業”之一,東莞琪勝鞋業有限公司大力開拓內銷市場經驗值得借鑒,他們從做貼牌到一雙鞋定價1800元,成功進軍國內鞋業市場。公司負責人尹積琪告訴記者,早在1997年,他就結束了原來的代工廠開辦新廠專做內銷。剛開始也很艱難,但公司把大筆資金都投入到研發上,耐得住寂寞。2008年,北京奧組委發給琪勝鞋業2000雙皮鞋的訂單,這大大提升了該企業的品牌知名度。就在同年,金融危機讓不少外銷代工鞋廠倒閉。尹積琪告訴記者,他很慶幸自己提前走了一步。
據了解,目前,琪勝共有100多名專業開發設計人員,每年開發的新款鞋達3000款。從2002年到2010年,琪勝從一個月只賣出60雙鞋子做到月售1萬多雙,并已在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省會及一級城市開設專賣店180多家。由于在內銷上掌握定價權,可以通過提價來消化上漲的成本,現在一些基本鞋款的單價由1500元上漲到1800元左右。
琪勝的成功并非個別案例。即使在整體產業并不十分景氣的情況下,華堅的利潤依然比同行高出2-3個百分點。華堅鞋業董事長張華榮同樣告訴記者,是延長產業鏈,開拓國內市場助其屹立不倒。
據了解,2005年,華堅開始進行市場戰略的調整,逐步由單一的國際品牌代工向品牌代工與自主品牌經營相結合的方向拓展。華堅先后投資4000余萬元,引進“成龍”品牌、收購“卡佛兒”品牌、自創“COLCO”品牌,先后在北京、上海、沈陽、廣州等城市開設專店、專柜200多家。
蘇超英指出,“十二五”將是我國制鞋行業發展的最佳機遇期,特別是國內市場,企業應抓住機遇,大力開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