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文化:平底鞋的回歸史
這些年來高跟鞋一直是市場的主流,但今年平底鞋似乎打破的這個局面,如果說高跟鞋代表著女性希望從社會以及男人那里獲得的尊重,那么平底鞋則更像是女性對待自己的生活態度,它屬于那些真正強大的女人,那些更愿意釋放天性、為自己而活的女性。畢竟與16世紀才出現的高跟鞋相比,平底鞋的歷史要久遠得多,它誕生于人類發明鞋子這一事物的最初期,而穿上平底鞋,也正如人類直立身體開始行走一樣自然。
1533年前,平底鞋是唯一選擇
公元前十二至十三世紀,于阿塞拜疆出現的粘土鞋大概是我們所知最早的鞋子,毫無疑問,它是一雙樸實的平底鞋。早期以赤足行走的人類最初發明平底鞋,幾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除了保護受損的雙腳,平底鞋最大程度上保持了赤足的力學狀態,這無疑是人類最自然、最天性的狀態。實際上,直到十六世紀,平底鞋都是男人和女人們唯一的選擇。埃及的貴族女性熱衷于紙莎草編織而成的便鞋,并點綴各種閃亮的珠寶。另外一個重要的平底鞋分支則來自古希臘,以堅韌皮革制成的羅馬涼鞋是當時所有歐洲人遠足的必備品。
18-19世紀,平底鞋的再度回歸
平底鞋的又一次崛起得歸功于一位時裝偶像,我們的“IT Girl”,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大名鼎鼎的瑪麗皇后(Marie-Antoinette)。早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時候,高跟鞋已經被視作權貴的象征,一種庸俗的炫耀形式。而我們驕傲的瑪麗皇后則把大眾對高跟鞋的厭惡推到了戲劇化的巔峰——1793年,Marie-Antoinette穿著她閃耀奪目的高跟鞋被革命者送上了斷頭臺,這個“時尚時刻”讓高跟鞋徹底成為腐朽封建的代名詞,直接導致了高跟鞋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失寵,平底鞋再度卷土重來,并在其后的100年中獨占鰲頭。
到了19世紀,平底鞋的流行變得更加順利成章,因為當時的工業革命要求除男人外,婦女也要投入到廣泛的社會勞作中去,平底便鞋、涼鞋和靴子成為勞動者最佳的選擇,平底鞋因為符合人類勞作與行動的天性,以實用主義之名再度回歸主流。而高跟鞋的下一次流行是在十九世紀晚期,不過這一次,它成了女性專屬,由于其舒適和實用性,男人們一面倒地選擇了平底鞋的陣營。
20世紀以后,平底鞋成了優雅代名詞
到了20世紀,社會變得更加多樣化,女人們已經不必非得從高跟鞋和平底鞋中選擇其一作為整個時代的唯一標準,而可以兩者兼顧,不過必須承認,更容易體現獨特造型和設計理念的高跟鞋在時尚的舞臺上顯得更加炫目一些。
直到1939年的好萊塢經典影片《綠野仙蹤》橫空出世,向人們展示了平底鞋同樣可以擁有勾魂攝魄的時尚魅力。Judy Garland所扮演的女主人公Dorothy所穿著的那雙簡潔大方、閃亮時尚、飾有蝴蝶結的“紅寶石鞋”成了每個年輕女孩兒的終極夢想,而它也像極了日后經典的ballerina鞋的原型。
1949年,一家制造舞蹈服的美國公司Capezio制作了第一雙ballerina,也就是腳踝處飾有一根絲帶的女士平跟皮鞋,很快的,奧黛麗?赫本在電影《甜姐兒》中穿上了它,再然后是碧姬?芭鐸和其它同時代的重要女星,歷史上第一雙真正在時尚界打響名聲的平底鞋就這樣誕生了。
風靡時尚界的芭蕾舞鞋精靈-女人衣柜中不可缺少的流行圣品
90年后,芭蕾舞鞋在設計師的追捧下,搖身成為時裝界新寵,許多名模擺脫舞臺上華麗絢爛的光彩后,紛紛選擇時尚舒適的平底鞋作為最愛單品。作為平底鞋流行品牌的新銳,主打快時尚路線的“貝夢麗”平底鞋,承接了這一流行時尚,在市場中獨辟蹊徑,把芭蕾舞鞋延伸過來,打造標志性圓頭芭蕾舞鞋模型的貝夢麗折疊平底鞋,頂著這一時尚風進入全國各地,便立即受到很多知性女性及公司白領的喜愛,都忍不住跟風添購,小編第一次見的時候覺得“每一雙都好美,圓頭、方頭、還有各種像繽紛糖果的色彩,結果一口氣買了十一雙”。時尚風潮讓其他女性及名模紛紛演繹小巧淺口芭蕾鞋的多變與性格。
平底鞋雖然極少出現在T臺上,卻仍然是每個女孩的時尚必備。一雙經典的貝夢麗折疊平底鞋,它舒適得讓你能夠隨時在臥室穿著,方便行走和跑動,在你逛街或其他任何場合時也顯得足夠別致,這就是貝夢麗折疊平底鞋能夠收大眾女性熱愛的原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