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類B2C電子商務,想說愛你不容易
有人說,鞋類B2C根本掙不到什么錢。這似乎并不是無稽之談,隨著現在電子商務整體經營狀態和環境越來越真實地暴露出來,其中的尷尬和瓶頸也逐漸呈現在人們面前。
這種狀態下,鞋類B2C行業的前景也難言美妙。毛利率依然是各家的心頭痛。一般來講做線上體育品牌的毛利率在20%左右,而這20%里面還要負擔物流、倉儲、人力成本等費用,鞋類B2C根本掙不到什么錢。
一方面,今年以來各家鞋類垂直領域B2C在貨源、庫存、毛利等方面均遭遇險境;另一方面,電商都在尋求新的贏利點,隨著成本的不斷上升,行業的規模贏利點“將越來越高”。目前行業平均毛利率不足10%,想實現贏利需將該指標提升至25%-30%才有可能。
那么,到底是什么導致鞋類B2C市場毛利率如此低的可憐,物流瓶頸不得不算其中一大問題之一。有人認為,鞋類B2C行業是在進行“賣血式運營”。其中,退換貨是導致該類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由于主流的第三方快遞公司業務主要來自于淘寶系的平臺企業,在銷售旺季如節日前后,或是淘寶等推出大型促銷服務時,這些第三方快遞公司將大大影響鞋類B2C企業的配送服務。
眾所周知,國內消費者的網購習慣是淘寶培養起來的,所以在他們心中,網上買東西低價是理所應當。這無疑會讓試圖想提供高水準服務的國內鞋類B2C網站一開始就面臨巨大的贏利壓力。但即便如此,各網站還是對于海外一些網站前輩的完美服務表現出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姿態,各網站都推出無理由退換的規定。
出于成本的考慮,網站并沒有主動向消費者告知這一規定。這種“欲做還休”的表現是國內鞋類B2C網站對現實的一種妥協,它們正努力在“低價”與“高水準服務”的搖擺之間探尋屬于自己的出路。
但與其他商品不同,鞋類B2C的用戶不會頻繁購買同一種樣式的鞋子。這意味著,鞋類B2C需要不斷地獲取新用戶。而現在,獲取新用戶的成本不斷升高。只有提高物品的豐富度,老用戶才會形成購買黏性。
除了物流蠶食鞋類B2C企業利潤之外,網站面臨的另外一個大難題就是庫存管理問題。匹克CEO許志華就公開表示,“今年是清庫存的一年”。“零庫存”對于企業來說,更像是一件“看上去很美”的事,但從現實情況來看,要想實現零庫存非常困難。
這主要因為近期很多家網站砍掉大不符營銷投入,使得在獲取流量方面的壓力大大增加,雖然鞋類B2C平臺可借助實庫代銷模式解決部分庫存資金壓力,但這一系列動作使得訂單大幅度縮水。
此外,與其他電子商務網站相似,鞋類B2C網站也需要從不同渠道進貨,并且在全國擁有多個庫存點,但這為管理帶來的了很大的困難。
庫存積壓直接給商家帶來經營風險,而缺貨則讓顧客怨聲載道。很多買家在進行網絡購物時會遇到缺貨的情況,有時甚至會出現庫存缺貨而前臺顯示有貨的情況。對于網站而言,越多的品牌、越多的款式就意味著可能帶來更多的庫存積壓,難保質量。
由于產業鏈上游庫存嚴重,各品牌紛紛借線上渠道低價清貨,同時,為快速清倉,品牌商有時甚至是一天一個價,這迫使鞋類B2C拉低價格以求出貨。但是一味以低價、低折扣吸引用戶會難免對鞋類品牌形象有所營銷。
特別是在今年鞋類B2C行業所面臨的,不僅是之前占據銷售額主導地位的運動鞋品牌庫存壓力很大,知名品牌會釋放出很多低價商品,這樣整個市場會有過量的低價商品,拉低行業整體毛利;加上物流、人力成本的持續上升,很多鞋類B2C面臨著來自資金、貨品的雙重壓力。
整體上來說,鞋類屬于消耗品,每個中國人平均每年購買2-3雙鞋子,那么,中國的鞋類B2C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中國鞋類市場的總零售規模是4000億元,目前線上銷售只占整個市場規模的2-3%,如果再過5年中國在線銷售能夠達到美國和日韓今天的水平,線上銷售占到整個零售總額的10%,就會有400億元的市場,而被稱為“賣鞋的亞馬遜”的Zappos,銷售額占美國在線鞋類銷售總額的30%,以此類比,在中國出現一家年銷售在120億元(400×30%)的公司完全可能。
經過一輪殘酷的競爭,鞋類B2C們都在考慮回歸生意的本質,而不是單純以投入換取規模的增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