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超過了7厘米就會導致身體前傾
近日,微博上有一個帖子在熱傳:“女生的高跟鞋7厘米是極限,不是所有的高跟鞋都對健康不利,高跟鞋的‘健康極限’在7厘米,如果超過了7厘米就會導致身體前傾,腳部的負擔也會增加,會引發很多骨科疾病。所以,鞋跟的高度最好在7厘米以下。”此帖一出,立刻引起了不少愛美MM的關注。超過7厘米高的高跟鞋不宜穿,這是真的嗎?
穿高跟鞋崴腳的女士不少
穿著高跟鞋,風姿搖曳地走在路上,“哎呀”―――腳一崴,摔倒了!相信這樣的經歷,在女性朋友中并不少見。上周六上午,劉女士穿著新買的細跟高跟鞋去逛街,沒想到剛走出家門不到50米,由于避讓車輛而崴了腳,腳踝部當時就腫了起來,劇痛難忍。劉女士隨即打車去醫院就診,拍片結果顯示,她的右腳踝關節已經骨折,必須進行石膏固定。
記者隨機采訪了身邊一些女性朋友,幾乎每一位都有穿高跟鞋崴腳的經歷。高跟鞋在帶來優美曲線和成熟魅力的同時,也帶來了高崴腳率,下樓會崴,踩到東西會崴,沒站穩會崴,最可恨的是,崴過一次后,很容易習慣性地崴,這讓愛美的女士們苦不堪言。
高跟鞋易導致踝關節不穩定
高跟鞋厚厚的鞋跟增加了高度的同時,也增添了女性的風姿,但也導致了踝關節的不穩定。據了解,踝關節(通俗點理解,就是腳腕)由脛、腓骨下端的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踝關節能做足尖向上的背屈運動和足尖向下的跖屈運動。跖屈時也可做輕微的側方運動,但此時的關節不太穩固,所以踝關節的扭傷多發在足尖向下的跖屈運動。
為什么穿高跟鞋容易崴腳?原來,穿上高跟鞋后,幾乎是讓踝關節被動跖屈,也容易導致踝關節出現不穩定的狀態。這時人體就好比“支架”一樣,下面不穩定了,上面就容易倒下。而且,相比冬天的高跟靴,夏天的涼鞋少了對腳踝部位的包圍,不太穩固的踝關節發生扭傷的幾率可能會更高一點。
在踝關節不穩定的情況下,踩在不平整的地面上或受到外力影響,踝關節可能會猛地向一側方向活動,且超過關節活動范圍時,附著在踝關節上的韌帶就有可能撕裂和斷裂,韌帶就會像拉到極限的橡皮筋一樣被扯斷。這極易造成踝關節的內外側副韌帶損傷,嚴重的可伴隨肌腱斷裂,甚至骨折。
高跟鞋鞋跟不宜超過7厘米
專家說,從安全的角度出發,女性穿高跟鞋時,鞋跟最好不要超過7厘米,否則容易對腰椎、背部埋下健康隱患。“這就好比車輛,底盤高的車重心高會影響高速過彎的穩定性,底盤低,跑起來重心就穩。”常穿高跟鞋的女性容易對腰椎造成損傷,專家指出,有些腰部本來就有傷痛的女性患者,經過治療之后雖然康復,但由于經常穿高跟鞋還是會復發,“特別是腰部有舊疾的中年女性,建議遠離高跟鞋”。
現在有些中小學生跳舞時也會穿后跟有些高度的鞋子,對孩子是否有危害呢?專家表示,正處于青春期的女孩子到初中、高中骨骼都還未發育完全,偶爾參加表演穿一下不要緊,但不能經常穿。
因為穿高跟鞋時,為了使重心得到平衡,身體就需要向前傾,背部要稍彎曲,臀部也需稍凸出,膝關節被動僵直,全身重心都必須移在腳掌上,而足趾就要擠壓在鞋子的尖端,穿高跟鞋走路,會影響這些部位的骨骼發育。
另外,醫生提醒,長時間穿過高、過細的高跟鞋,有可能造成前足的畸形改變,如拇外翻、足趾畸形等,嚴重時會影響行走活動。除此之外,由于穿高跟鞋會使腳掌面失去平衡,破壞了人體正常的重力傳遞負荷線,極易造成腳部酸痛、扭傷、摔傷等。
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專家建議最好經常用鹽熱水泡泡腳,這是緩解足部疲勞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在飯后光腳去走走鵝卵石路,享受免費的腳底按摩服務。此外,經常穿高跟鞋的白領們不妨在辦公室多備一雙舒適的平底鞋,與高跟鞋交替著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