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丁世忠運動品牌行業巨頭的第一次握手
在經歷了營業收入大幅下滑、“關店潮”及嚴重的庫存危機后,國內運動品牌行業終于也到了“抱團取暖”的時候,即使它還只停留在口頭上。5月30日舉辦的首屆中國體育用品業高峰論壇上,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寧、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總裁丁世忠、特步(中國)有限公司總裁丁水波等在內的行業巨頭終于第一次同臺論道。
行業該如何抱團取暖?在一線品牌紛紛將目標轉向了童裝、戶外產品等新領域時,似乎又看到了運動產品經歷過的同質化隱憂。另一方面,以零售轉型為代表的精細化經營,是國內一線運動品牌不約而同的選擇,從單純量的擴張到注重質的提升,行業走上了一條自我救贖的變革之路——這也許只是通往運動品牌價值觀塑造的終極起點。
第一次的握手
李寧、丁世忠,這兩位運動品牌行業巨頭的第一次握手,盡顯行業地位交替和市場低谷的微妙變化。
當三巨頭把手搭到一塊,李寧居中,丁世忠、丁水波分站兩邊的畫面瞬間,許多業內人士驚呼為第一次見到!
2012年,安踏營業收入76.23億元人民幣,首次超過李寧,奪過李寧雄踞多年的國內運動品牌頭把交椅。
此前,丁世忠告訴媒體,2008年他曾計劃拜訪李寧,后來因李寧的拒絕而作罷。論壇上,丁表示,運動員時代的李寧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后來則是他做企業的榜樣和趕超的目標。
“其實企業抱團取暖很重要。”丁世忠表示。有意思的是,細心的聽眾發現,丁在做這一表述前,一直第一個發言的李寧,把機會推給了一旁的丁世忠。
“我們為什么抱團?國內企業整體規?,F在太小太小,我們加起來整個規模其實還沒有耐克1/10。”丁世忠繼續說道,“首先我們如何抱團鎖住國內13億人口不能丟,要建立一種互相良性的競爭,一個企業如果單獨自己做,有可能這個行業做不大。”
自2011年以來,國內運動品牌遭遇了行業最大的挫折,包括業績大幅下滑、“關店潮”及嚴重的庫存危機等。
晉江系另一代表丁水波則表示:“不管是市場資源,還是門店,其實很多東西可以進行一些溝通,我相信通過抱團行業能夠更加良性發展。”
雖然還未見抱團的動作實施,但作為行業三巨頭的姿態表達,似乎也足以為低潮中的運動品牌行業帶來絲絲安慰。
繼續同質化?
事實上,高度的自由競爭及行業的普遍同質化,將是行業抱團合作的最大考驗。
“由于進入的門檻比較低,大量資本和各種資源加入這個行業,使整個行業快速成長,但是帶來一個很重要的壓力是同質化,意味著后面整個企業經營模式的同質化。”李寧表示,希望行業能分享一些信息、技能、觀點,“這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十幾年行業強勁的市場需求和高速發展,掩蓋了模式同質化簡單“復制”下的種種弊端;當行業遇到挫折挑戰之時,行業都在尋找突圍的方向,不過,即使在行業新拓展的童裝、戶外產品等領域,同樣存在同質化隱憂。
數據顯示,2012年安踏童裝店從2011年的632家增至833家,預計到2013年底,這個數目還將達到950-1000家。今年李寧、特步同時也將市場動作指向童裝。特步計劃年內新增100-200家童裝店,鋪設于二三線城市。作為較早進入童裝市場的361度,現有童裝門店共1590家。此前,361度品牌傳播中心總監趙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底童裝門店將突破2000間,在運動品牌中,這數字絕對是遙遙領先的。”
另外,2012年10月底,李寧戶外品牌店——李寧探索面世,阿迪達斯、安踏、361度等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戶外產品,這也是彪馬2013年的發展重點。
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CEO張慶并不否認行業新領域出現的同質化趨勢,“快速占領童裝、戶外等領域可以迅速取得增長,這是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內在需求。”
“相當多的企業在經過之前發展的教訓后都會明白僅僅是去填補一項空白是不夠的,自己要去創新,避免再走同質化的道路。”安踏副總裁張濤表示。
不約而同的轉型
在該論壇上,安踏、特步傳達出來的喜訊是:庫存處理得差不多了。5月中旬,泉州市現階段全市工業經濟重點工作推進會的消息則表示,春節至彼時,全市鞋服企業去庫存已達52.6億元。
不過,李寧坦承,“從我們企業來講,很多消息都是不好的消息,沒什么好消息。”
361度某省區運營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晉江幾大運動品牌,庫存從公司總部派發到各省區市場,再到終端出清,消化過程需要時間更長一些。”他估計2011年、2012年的庫存要到明年年中才能消化完畢。
張慶的觀察則更加理性。他表示國內一線運動品牌能否走出低谷,2013年冬季訂貨會(訂的是2014年秋季產品)將是一個重要的觀察節點;許多銷售額在10億元上下的二三線運動品牌,“壓力相當大”,要看企業能不能快速轉型,找到細分市場的切入點。“全行業一二年內完全恢復過來,還是比較困難的。”張慶表示。
不過,早于行業恢復的是,一線品牌展開的自我救贖。
前述361度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幾大品牌加強了市場調控,包括調整貨品結構、加大對新店支持力度等。“公司總部派人在終端市場做調查,之后根據實際情況來支持,以前是籠統地做,現在是具體到單店、到個人身上。”該負責人說,“我負責的區域,今年市場整體提升效果比較好。”
李寧提出的“渠道復興計劃”,旨在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訂單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安踏的零售轉型,則希望改變“大批發”模式,圍繞終端客戶構建整個供應鏈體系。
“一線品牌不約而同走上了精細化經營之路,”張慶如此評價,“具體措施做法不一樣,本質上大家的做法是一致的。”
隨著這一波市場的洗牌,運動品牌集中度將更高。行業最終的競爭,將是各大品牌運動生活方式的價值塑造,精細化經營,也許只是通往品牌終極的起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