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鞋服進入高庫存 泉州高級定制悄然起
在成品鞋服進入高庫存的時代,高級定制行業卻悄然興起,老牌定制店與新派設計師都緊盯市場。然而,除了難以規模化以外,定制行業對創業者的要求也很高,必然要經歷的“虧本期”,使之成了富二代們的創業專利。面對這樣的制約,也有一些設計師推出大眾化定制,讓“類大牌”定制衣飛入尋常百姓家。
80后小蔡是石獅一家貿易公司的老板,典型富二代,他的衣櫥里掛著不少定制服裝。“襯衫每件幾千塊錢,西裝一套一兩萬吧。我定的都不貴。”他選擇的是一家香港老牌定制店在石獅的分店,這家店在香港有一定知名度,但在內地沒做什么品牌推廣,知名度很有限。“要的就是看不到品牌的個性。”他說,這種服裝可以根據顧客的意愿繡上一些個人化的字符,但商家的品牌標志都打在隱秘的地方,不像一些名牌把LOGO打在顯眼處,很土豪氣。
70后的黃先生也喜歡定制,他選擇的是一個知名度較高的意大利品牌。“我選擇的是半定制,一套西裝四五萬元,如果是深度定制,一套西裝要在5萬~15萬元之間。”黃先生說,半定制是根據量身數據對標準版型進行局部調整,一般只要量一次身就可以了;深度定制就是完全按照量身結果給你一個人開版,一般都要至少三次量身,量身的范圍和數據也要比半定制詳細得多。
“我們的定制西裝每套在3000元~8萬元之間。”石獅一家老牌定制店的店員蔡小姐告訴記者,比較常見的是1萬多元一套,客人主要是企業老板。“除了質量、品牌外,我們吸引顧客的,還有無限期的貼身服務。”蔡小姐說,顧客可以自己選擇面料,好的面料要到國外單獨采購,衣服售出以后,還要無限期地服務,包括洗熨保養,以及顧客身材變化以后,幫其改到合身。
{page_break}
制衣師傅也是高級定制商家吸引顧客的招牌。23歲的張陽芷在廈門開了一家高級服裝定制工作室,她在新加坡學了高級定制,回國以后又搜羅一群名師:有幾十年經驗的奉派裁縫、一線城市歌劇院里的禮服師傅等。“手工也是品牌勝出的一個關鍵因素,所以設計與裁縫團隊非常重要。”張陽芷說,在國外,定制服裝的很大一部分成本花在人工上,每個裁縫每個小時的薪酬至少500元,一件衣服要制作20個小時左右,而且這部分費用很固定。
隨著人們對高級定制的了解,這個市場漸漸成長起來,然而這個領域并不是人人都能涉足的。“我要投入一個很有檔次的會所,讓顧客來了就一眼看清產品的定位。”泉州市區的吳小姐正在籌辦一個高級定制工作室,光硬件投入預算就達200萬~300萬元。
除了初期的硬件投入外,還要頂過一段時間的“虧本期”。“我的團隊有20人,每個人月薪都過萬,然而目前工作室的月收入不到10萬元。”由于創業時間短、顧客群增長慢,張陽芷只能先靠家里的支持繼續“燒錢”。
商家們也早早看到了高級定制未來發展的局限,愿意投入是看到了高起點能帶來的品牌價值。“消費群體太小眾。”張陽芷說,在國外很多大牌都是高級定制起家的,像愛瑪仕、香奈兒,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他們都只能靠制作成衣來擴大規模。與定制相比,成衣能規模生產,價格也較低,能有效擴大品牌的消費群體,但是這些品牌也會保留高級定制,以此來保證品牌檔次不因規模生產而降低。
一套衣服動輒上萬元,一般人很難消費得起,大眾定制的出現,讓普通人也能過把“定制癮”。
魏小姐是泉州市區一家服裝定制店的常客,這家店是一位學設計出身的年輕女孩開的。“一套衣服幾百元左右,布料不錯,做工也精細”,魏小姐說。做了十幾年制衣工的黃女士也開了一家裁縫店,以前以修改衣服居多,這一兩年,在顧客的要求下,她也開始嘗試定制。“我基本只收手工費,一套衣服一兩百塊。”她說,大部分顧客看中的是手藝,他們會自己提供布料。
選擇這類定制的,大多是喜歡大牌服飾,卻花不起大價錢的白領們。他們帶著雜志或專賣店里拍的照片,讓裁縫師傅照著做,價格通常不到正品的一半。可是,這樣的行為會不會構成侵權呢?福建安凱律師事務所林文律師解釋,如果商家以謀利為目的,模仿廠家的款式批量生產,便構成侵權,但個人按照廠家已經上市的款式定制一件供自己使用,一般不構成侵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