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制鞋產業發展“蹄疾步穩”
“只有形成產業集群,才能發揮規模效應。”11月29日上午,在第三屆(2014)中國制鞋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上,安徽省宿州市市長史翔介紹說。
近年來,安徽省宿州市以打造“中國現代制鞋產業城”為抓手,按照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功能復合、保障完善的原則,堅持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積極推進工業新區、人居新城建設,努力探索出“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城互融”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徑。
據了解,5年前宿州市政府提出了“3311”工程計劃,即用3年左右的時間, 建成10平方公里制鞋工業園區,引進5-10家國際國內知名真皮、皮革、布鞋和休閑運動系列整鞋生產企業,數十家制鞋配套企業入駐,吸納10萬人就業,10萬人居住,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實現利稅30億元。在市政府“5522”工程規劃中,計劃用5-10年左右 的時間,建設20平方公里制鞋工業園區,引進120家左右的國際國內知名鞋業生產企業及配套企業入駐,安排20萬人就業,20萬人居住,實現年銷售收入500億元,實現利稅50億元。如今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在宿州,一座集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研發創意、教育培訓、會展旅游五位一體的“中國中部鞋都”正在拔地而起。史翔預計今年鞋城將實現工業總產值60億元,增長達到30%。
史翔表示,為了防止產業轉移成為簡單位移和復制,宿州市政府一直堅持龍頭引進、鏈式招商、整體承接、集群發展的理念,逐步打造大中小企業并舉、高中端產品兼備、產業鏈上下游并重的發展格局。
宿州市搶抓沿海產業轉移趨勢,按照招大引強、補鏈配套、完善服務的思路,始終堅持優先引進牽動力大、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大企業、大品牌入駐,實現了引進一個龍頭、帶動一批企業、集聚一個產業的良好效應。2009年,全球鞋業巨頭百麗鞋業落戶宿州市后,開創了沿海鞋企牽手宿州的先河,此后東藝、康奈、泰馬、鴻星爾克、野力體育、廣東新濠畔鞋材市場、鴻星爾克電商總部等知名鞋企及制鞋配套企業紛至沓來,使鞋城產業鏈配套進一步完善,聚集效應不斷增強。特別是隨著以鴻星爾克為代表的泉州鞋業的到來,加上先期入駐的以廣州為代表的廣東板塊和以溫州為代表的浙江板塊,中國三大鞋業板塊形成了“三州歸宿”的局面。宿州制鞋產業從無到有、從分散到集群、從配件加工到整鞋生產,逐步融入到全國乃至全球制鞋產業鏈條中,“中國中部鞋都”的形象愈發靚麗起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