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繡花鞋廣告:最時(髦)的鞋子咧
諸君頭上要戴帽子了,腳上要穿棉鞋子了,你們知道,那家到的上海建絨帽子,最時的棉鞋咧。自有八角亭偉成一家,他家新到的上海最時的棉鞋,以及老式的煖鞋,坤眷新式的棉鞋,男子各種皮絨帽子,婦女時樣鞋子,歐西各國化妝用品,以及冬季各貨,又時髦又玲瓏,說不出的,寫不盡的,真正花樣太多。再又我們做生意的,實在公平,買我們的鞋子,不當,長沙包退包換,而且上海又能調換,買的價錢真比上海公道。諸君來試試看,方知我們不欺假也。
這是一則棉鞋廣告。廣告詞極盡賣萌,標題“你們看,天氣冷呀”,十分親切體貼的“提醒”(而不是硬生生的一句“賣棉鞋啦”),不至于讓讀者嗆鼻反感,堪稱得軟文精髓。
整篇廣告措辭也十分有趣,像是街坊鄰居在跟你拉家常,“最時(髦)的鞋子咧”,仿佛有股長沙方言的味道,整篇幾乎少有文言文,所以都用不著翻譯。
古代就有“上衣,下衣,足衣”之說。鞋,作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從遠古年代先人們用獸皮、樹皮裹足,到今天的各種鞋式,走過漫長發展的路程。
從五代開始,中國婦女纏足之風起,三寸金蓮成為“美女”象征,金蓮鞋遂應運而生。在上海婦女中,宋、明時以翹頭金蓮鞋最為常見,清代以后一般為平頭金蓮鞋。富貴人家女子多著精致的高統金蓮鞋,平民婦女常用低幫金蓮鞋。
清代初期,雖明令禁止婦女纏足,但禁而不止。民國政府禁止纏足,長沙因受西方文明影響,也開始放足,故穿金蓮鞋者慢慢變得稀少。
民國初年,中國婦女放足后,普遍穿的是一種叫繡花鞋的鞋子。這樣的繡花鞋鞋幫上的刺繡多為蘇繡風格,圖案的造型和章法受工筆畫的影響,加上多樣的針法和靈巧的搭配,構成其秀美細膩的特點。
民國9年(1920年)后,包括北京、上海的婦女開始改變自己做鞋的習慣,常至鞋店定制或購買繡花鞋。當時小花園鞋店蘇繡風格的繡花鞋,深受婦女們的喜愛,春繡玫瑰、夏繡荷花、秋繡菊花、冬繡梅花的四季繡花鞋,尤負盛名。民國19年,上海開設的大美華鞋店,以專做姑蘇傳統女式繡花鞋而出名,其繡花鞋面上常繡有各種龍、風、花、鳥及吉祥如意等蘇繡工藝圖案,顯得高雅端莊,在上層婦女中享有一定聲譽。
金蓮鞋、繡花鞋都是布鞋的分支。近現代中國婦女穿著的布鞋樣式頗多,有淺口式、圓古式、松緊帶式、系帶式等。鞋面多用各種布料、呢絨、絲綢等。千層納底布鞋,一直受群眾歡迎。
民國9年以來,青年女學生大都身穿布旗袍,腳著搭襻帶黑布鞋,一副清秀形象,引起社會上女性群起仿效。后又出現皮底布鞋,多數是冬季棉鞋類,如呢面蚌殼棉鞋、套舌棉鞋等。
鴉片戰爭以后,西式皮鞋最早進入上海,即為婦女所接受。隨后,中國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近現代皮鞋工業,為推廣皮鞋提供了條件。早期女式皮鞋左右不分,清宣統二年(1910年)末,上海先施公司開始出售國產女鞋。民國19年后,全國各地流行金、銀皮及京羊皮等女皮鞋,漆皮鞋多為高跟式,大多裝有皮結、水鉆、小鈴等裝飾。民國29年流行軟木中高跟皮鞋,除漆布、羊皮外,麂皮、絲絨、緞子等常見使用。
綜上,民國時候的鞋子就已經中西合璧、款式多樣了,有一部分纏足金蓮鞋,最多應該是布鞋(包括繡花鞋、棉鞋等等),而帶有資本主義萌芽色彩的皮鞋也開始在上海等一些地方出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