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喬丹”之爭引發的轉型升級
福建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濤認為,晉江鞋業的優勢,在于本地20多年來聚集起來的產業鏈優勢。正是依托此,晉江鞋企和產業集群才能一步步做大,并涌現出眾多品牌,成為中國鞋都。不過,經過多年的發展,“晉江模式”也面臨著新問題。“當前的國內體育用品市場既有阿迪達斯、耐克這樣的國際巨頭,又有李寧、安踏、361°、特步、匹克這樣的優勢企業,還有貴人鳥、鴻星爾克以及其他更多的二、三線體育品牌。在白熱化的市場上,終端門店的租賃和購置成本大幅上升,人工成本、原材料采購成本也都呈剛性上升趨勢。 ”
事實上,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在持續繁榮了十余年之后,在2010年左右開始遭遇發展瓶頸。多方數據顯示,眾多國內品牌近些年存貨量增加、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自身也要求進一步發展——無論是在市場的廣度或深度上。因此,眾企業選擇進軍一線城市,甚至走出國門,向國際市場擴張。同時,國際品牌在一線城市站穩腳跟之后,也在尋求向二、三線城市拓展,接連不斷地打折促銷,也使有能力消費這些品牌服裝的人群逐步擴大。也就是說,原本沒有什么交集的國內品牌和國際品牌,如今展開了直接競爭。這樣,缺乏創新、跑馬圈地式的快速擴張讓“晉江系”體育用品行業遭遇困境,進入調整期。
對于其中深層次的原因,國內知名的體育營銷專家李宜澤有著自己的解讀:“晉江系是從小作坊起步,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品牌LOGO,基本都是靠模仿國外品牌甚至國內的李寧品牌。在精于成本控制和市場推廣的晉江商人手中,晉江運動品牌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急劇擴張。這就是所謂的‘晉江模式’。但這個模式的缺點就是,它是帶著‘原罪’前行的,當企業做大后,初創期的問題開始暴露并放大。目前依然懸而未決的‘兩個喬丹’的品牌之爭,便是一例。這讓‘晉江系’企業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經身處一個更高層次的市場體系,而這個體系有完全不同的游戲規則。 ”
在此背景下,《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出臺讓體育用品行業迎來了開啟又一次快速生長周期的機會。泉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院長許月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何把握有利時機,挖掘體育產業這座萬億富礦?有著敏感市場嗅覺的晉江企業已經開始以“轉型升級”為核心的謀篇布局。 “所謂轉型,就是從同質化競爭嚴重的鞋服制造行業轉型到運動器械、體育服務等附加值更高的產業鏈中。所謂升級,即企業要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可以通過整合資源,與同類企業或高校聯合研發,減少重復投資。”許月云直言,“《意見》的出臺為‘晉江系’迎來了一個華麗轉身的機會,倘若不把握住這個機會,恐怕就要跌跤。如果這些企業能拿出十幾年前的闖勁,晉江依然可以走在全國的前頭。 ”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