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智能跑鞋上的“互聯網+”戰略:銷售火爆破十萬
李寧智能跑鞋將消費者跑友圈、朋友圈、生活圈等多圈子互動融合,這是加強消費者黏性的明智之舉。李寧在智能跑鞋上的“互聯網+”戰略,讓消費者最終受益,也是自身在“互聯網+”大環境下專注數字生意一個對路的突破口。
7月28日在李寧天貓官方旗艦店首發,8月8日在李寧官方商城、李寧京東旗艦店和小米網同步發售的李寧智能跑鞋,據李寧官方數字顯示其銷量已經突破了10萬雙!從銷售數字來看,無論是李寧公司與華米科技跨界推出的智能跑鞋,還是李寧公司嘗鮮試水“互聯網+”,消費者都很買賬。那么李寧智能跑鞋到底為什么這么火?除了火爆的銷售外還有啥可挖?有四個點:高性價比讓消費者都買得起、智能運動生活方式的流行、消費者注重運動裝備兼顧運動專業屬性和智能化功能,以及李寧找對路的“互聯網+”策略。
高性價比讓消費者“嘗到甜頭”
每當一款“新概念產品”打入市場,不論其外表多么炫酷、功能如何豐富,消費者最關注的往往還是價格。李寧“烈駿”和“赤兔”兩款智能跑鞋399元與199元的發售價,意在讓更多消費者輕輕松松享受到專業又有趣的智能跑步生活,其足以顛覆智能裝備領域定價規則的“殺傷力”強力刺激著購買熱情。據筆者從李寧網售渠道部門內部人士處拿到的數據顯示,烈駿和赤兔兩款智能跑鞋在全網的單日銷售增長均在千雙以上。看得出來,李寧公司這種顛覆智能裝備領域的定價規則不僅讓消費者“嘗到了甜頭”,也讓自己收益頗豐。
智能跑步生活方式受“追捧”
智能化運動裝備并不新鮮,追溯2006年耐克就開始與蘋果合作,從最初Nike+iPod到后來在iPhone5s發布Nike+Move,從消費反應來看是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在于全民健身的熱潮和互聯網、移動客戶端的還未高速普及發展,這恰恰是智能跑鞋運動裝備熱賣的先決和必要條件。而隨著消費者對智能運動裝備及這種智能運動生活方式的接受、習慣和追捧,李寧公司在現階段推出智能跑鞋可謂火候剛剛好,因此“烈駿”和“赤兔”兩款智能跑鞋既叫好又叫座就不難理解了。李寧先生曾表達過:“一個好產品要盡可能大眾化,讓更多人輕松的獲得智能運動的體驗,這是我們想做的。”李寧智能跑鞋將消費者跑友圈、朋友圈、生活圈等多圈子互動融合,這是加強消費者黏性的明智之舉。
專業運動屬性和智能化運動功能完美結合才是“硬道理”
一雙好的智能跑鞋通常會從兩個方面去判斷,它首先應該是一雙好的跑鞋具有優質的專業運動屬性,二是擁有創新貼心設計到位的智能化運動功能。以李寧智能跑鞋烈駿為例,它是在原有李寧推出的專業版跑鞋“烈駿”基礎上升級而成,能為跑者提供穩定、緩震、輕量的跑鞋穿著體驗,在專業跑友群體具有良好口碑,而其通過智能芯片的應用除實現了距離、配速、路線、卡路里消耗監測等常規功能外,還開發并實現了“前后掌落地狀態分析”與“精準步頻監測”兩大獨家功能。首次亮相的兩項功能,對跑者評估跑步質量、科學預防傷病以及提高跑步成績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說到底,智能化跑鞋產品要實現跑得又快又好的終極目的,通過網上曬單的跑友體驗看得出這點李寧的智能跑鞋做得就很好。再加上騷氣時尚的外觀,可謂是既能跑顏值又高。
應用“互聯網+”思維讓消費者最終受益
推出智能跑鞋這事最大化發揮了李寧互聯網+戰略的優勢,即通過O2O線上線下打通。以跑鞋本身為例,智能芯片采集跑者運動數據并對跑姿和步態進行分析,同時收集的跑者數據及時反饋給李寧研發團隊,可以最快改良和研發跑者真正需要的跑鞋。而在售賣模式方面,李寧首次嘗試“線下體驗線上購買”即7月20日起全國上千家李寧店鋪將變身智跑互動體驗中心,消費者享受專業指導、參與游戲互動、嘗鮮體驗李寧智能跑鞋,以及完成一鍵下單購買再由電商統一發貨配送,可顯著降低營銷和渠道成本,讓利于民。李寧在智能跑鞋上的“互聯網+”戰略,讓消費者最終受益,也是自身在“互聯網+”大環境下專注數字生意一個對路的突破口。
在很多公開場合李寧先生不止一次提及“互聯網+”,李寧公司也緊抓“互聯網+”風潮,從宣布向“互聯網+運動生活體驗提供商“轉型,到推出智能跑鞋、智能足球和智能球拍等系列智能化運動產品,再到2015半年業績預計未來三至五年將電商業務的收入占比提升至20%以上。對于“互聯網+“如何與體育產業融合,李寧的解題方式是“通過過打造社交化智能產品與消費者互動體驗后,智能運動生活方式的建立打開李寧數字化生意平臺的局面”。從公司策略、產品創新到渠道布局押寶“互聯網+”數字化生意,再加上創始人敏銳的行業發展嗅覺、公司上下擰成一股繩的干勁兒,未來發展讓大家拭目以待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