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行業實體零售進行O2O轉型發展
高庫存、低利潤、同行競爭、電商分流,讓整個傳統鞋服行業陷入了“關店門”事件,最具代表性的李寧集團,半年近關閉1200家門店。面對鞋服行業的蕭條景象,也難怪筆者在走訪鞋服實體店的過程中,此起彼伏地竟是“生意難做”蕓蕓的抱怨聲。
另外,據商務部相關數據統計,2014年全國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增速僅為6.3%,同比回落2.6個百分點。2015年上半年,這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6%,較上年同期再度放緩1.7個百分點。可見中國的零售市場正在進行一場”優勝劣汰”制比賽。
造成傳統鞋服行業如今的局面,除了上述提到的幾點,筆者認為最大的“始作俑者”是消費者。首先,隨著我國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改變,從起初“重視商品價格”日益趨向于“對服務、對品質生活的追求”,無論是對商品質量的要求還是對個性化需求的滿足,對傳統鞋服企業而言都是一大考驗;其次,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快捷、方便、碎片化時間是給我們這代人的標簽,傳統企業無法滿足用戶的這些要求,也只能付出線下實體店淪為大眾“試衣間”的代價了。
那么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O2O轉型能否帶領傳統鞋服行業走出困境?鞋服實體店又該如何逆轉頹勢?帶著這些疑問,筆者采訪了廈門米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席總,席總目前所在公司研發出的“買唄”—鞋服零售管理工具,在傳統鞋服行業深具影響力,是一款以實體店為依托,為導購員提供顧客管理和移動營銷的工具。目前福建品牌男裝“西域駱駝”、“歐米”時尚皮具品牌、意大利“夏利瑪”時尚男裝等數十個品牌已紛紛入駐,所以筆者認為席總在傳統鞋服企業O2O轉型之路上的經驗見解,一定可以給各企業家帶去眾多啟發。
”割裂的“——線上線下、品牌商跟渠道商
“O2O是大勢所趨,傳統線下企業的渠道革命再難也要嘗試。但是為什么到目前為止服裝行業還沒有一個非常成功的O2O案例?”席中達表示,“因為我們的線上線下是割裂的,品牌商跟渠道商是割裂的,代理商跟消費者是割裂的,這樣的方式是沒有辦法實現O2O的。”
{page_break}傳統鞋服企業的發展痛點逃不出店鋪客流量越來越少,業績日益下滑,難以描繪目標客群畫像,提升服務質量。這是席總在與企業接觸中聽到最多的問題。包括美特斯邦威、七匹狼、李寧在內的眾多知名品牌都在急需尋找一條打破“服裝行業做不了O2O魔咒”的解決方法?
“人”是產品的背書
在席中達看來,“人在這個時代就是最重要的。人是產品的背書,所以從“人”改造不失為突破O2O困局的一種方法?!?/p>
而此處的“人”一方面指的是門店導購,讓導購員為你的產品背書,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導購是最懂品牌產品,也是離消費者最近的。在門店,短短幾分鐘的溝通互動,便足以建立導購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關系。消費者離店后,當我們的導購與顧客建立起溝通互動渠道的時候,便能隨時隨地為顧客服務。所以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解放導購生產力,建立導購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渠道(例如“買唄”),發揮導購能動性,激活會員,經營會員,是鞋服零售企業提升業績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人”指的是消費者。如何提升服務質量是鞋服零售實體店急需解決的另一大問題。席總向記者表示:“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的購物習慣已經從PC端向移動端轉移。因此,各種各樣的移動端應用軟件APP涌入市場,但功能上卻大同小異,充其量只是一個銷售軟件,例如微店。而O2O模式最大的特點在于收集與分析數據從而更好地管理客戶、服務客戶,進而提高銷售。例如,買唄,通過客戶消費行為軌跡,為其建立詳細的會員數據庫,分析會員屬性、行為,標簽化管理會員,實現精準營銷?!痹诠P者看來,提升服務質量必須建立在企業對顧客極度了解的基礎上,而要了解顧客,就必須依賴于大數據。
移動互聯網時代,O2O模式是傳統鞋服企業得以翻身的唯一機會,重要的話講三遍,“誰能越早搶占先機,占領用戶移動端,建立自己的鐵桿粉絲,誰便能在O2O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p>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