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能接受住中國經濟風暴的考驗嗎?
美國紐約——中國可能將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風暴,但世界最大的奢侈品集團的高管們卻一直默默工作,以避免引火燒身。大集團們正在采取措施,來緩解中國國內奢侈品市場的波動,同時將中國出境游客購物的興起作為營收的新增長點。
包括路威酩軒(LVMH)、開云集團(Kering)和歷峰集團(Richemont)在內的各大奢侈品集團,正在重新考量其定價策略、探索開拓電子商務以及關閉或整修表現不佳的門店,它們紛紛開始在中國推廣其旗下的更小眾一些的品牌。大集團讓其“大Logo”的牌子在中國依靠慣性繼續前行,而將真正的功夫花在更新的品牌上,這樣做是明智的。如此一來,它們能夠節省許多被一些業內人士視為毫無意義的昂貴的營銷活動,并減少在傳統廣告投放上的開支。
{page_break}對于接下來的小半年到2016年來說,那些具有更廣泛品牌組合的集團將能夠更好地迎接這場中國風暴。但更重要的是,集團們應該巧妙地在中國宣傳其較為小眾的品牌,以帶動本土銷售,同時也要確保出境游的旅客們在國外也別忘記它們的存在。
路威酩軒:Fendi、Céline與Loewe成為新支柱
在過去的數十年里,路威酩軒得益于中國新富極度熱衷的旗艦品牌Louis Vuitton、Christian Dior、Givenchy與Fendi。但隨著Louis Vuitton的明星地位正在中國消失,其母公司路威酩軒集團已經迅速作出反應,開始在市場上推廣其旗下的其他品牌。
近日,Fendi已被證明是路威酩軒最厲害的選手,其“Peekkaboo”(躲貓貓)系列在中國富裕的女性消費者中大受歡迎,其原因在于微博及微信上時裝博主們的推動,以及其可愛的包袋掛飾系列令消費者心動不已。同時,路威酩軒旗下的Céline和Loewe也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穩步增長,這群消費者并不受中國反腐運動的影響,比起70后一代,他們在品牌選擇上也更加隨意靈活。
路威酩軒集團旗下的珠寶和腕表部門經營相對慘淡,但其Bulgari(寶格麗)品牌卻憑借著前往歐洲的中國游客消費中獲利不少。路威酩軒旗下的腕表品牌Hublot偶爾會因為名人的高調背書表現搶眼,但這對整個大中華區市場影響不大,其營收只占公司的7%左右。
重振的新品牌Moynat嚴格意義上來說并非路威酩軒所有(該品牌為Bernard Arnault私人所有),該品牌一直在香港和海外華人博主及Instagram用戶中頗受歡迎。
開云集團:寄希望于Gucci
開云集團曾在中國遭遇了流沙般的困難處境,但該集團如今仍很好地面對當前的波動形勢。
雖然Gucci因其在中國的定價策略遭遇困境,但其新任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或許能夠用其嶄新的設計來吸引中國富裕的年輕消費者。開云集團旗下另一個品牌Saint Laurent正是成功的案例,其成功的改造使其成為了全球中國消費者競相追逐的消費品牌。
雖然開云集團旗下如Brioni和Stella McCartney等品牌在中國的業務還沒有完全起飛,但Pomellato卻有可能攻克下中國消費者的堡壘。該珠寶品牌在中國的零售業務很小,但相比較而言更加尊貴,使其顯得更具吸引力。
與此同時,Balenciaga和Alexander McQueen依然很火,尤其是在海外華人消費群體及出境游客的群體當中,這意味著開云集團能夠充分與當下中國的經濟環境隔絕開來。
歷峰集團:Chloé帶來曙光
{page_break}歷峰集團作為奢侈品集團“三巨頭”中珠寶腕表權重最重的集團,可能將在未來面臨中國大陸市場最嚴峻的挑戰。
歷峰旗下以男性為中心的品牌如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Dunhill和IWC(萬國表),曾是中國奢侈品界送禮文化的受益者,如今可能面對困難的局面。但同時,歷峰集團依然還將繼續從如Cartier(卡地亞)等常青品牌中獲益。
在過去的一年內,瑞士腕表品牌已遭受重創,今年7月,腕表的整體銷售額下降了10%。但該集團旗下的Baume & Mercier(名士表)則有望增長。其原因在于中國的男性消費者正在增加,他們會為自己購買價格更為平易近人的瑞士腕表,而非為了送禮——對于品牌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新參考元素。Baume & Mercier價格適宜,今后可見其應該能夠緩慢而穩步增長。
歷峰旗下同樣情況的還有另一個品牌Lancel,該品牌似乎擁有所有正確的成功元素——價格實惠、顏色鮮亮、中國零售業務較小。Lancel或許能夠幫助集團挖掘中國年輕消費者更大的消費潛力。但Chloé以其更強的品牌知名度及普及程度更能夠在近期幫助歷峰集團走出困境。其Drew手袋(小豬包)通過大量的媒體報道及名人、博主及社交媒體,成為了中國熱門的“it Bag”。
這些主要的奢侈品集團有一個共同特點,以及同樣從這些更小的品牌中可以借鑒的特點,即它們能夠根據當下中國奢侈品市場環境能夠迅速反應,對不同的杠桿進行調整。假若中國本土的消費者不愿意再購買“大Logo”的產品,或是更喜歡在網上或是手機上購物,別試圖和這種文化潮流抗衡,而是要順應這個趨勢繼續向前。
毫無疑問,像開店、在雜志和戶外投廣告這些打入中國市場的老方法已經不再奏效了,因為數碼時代年輕精明的消費者們早已取代過去那些以送禮為目的的老一批顧客群體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