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廣東鞋企之痛 中國鞋業遭受重創
新聞背景:在廣東東莞,這個被稱之為“世界鞋都”的城市,隨著年末鞋廠接二連三的倒閉關門,人們自然而然地將之與新勞動法的頒布實施聯系到一起。甚至有媒體稱新勞動法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世界鞋都”也將從東莞的頭上抹去。
中國鞋業遭受重創:倒閉、停產、轉產、遷移。一樁樁,一件件,都飽含著鞋企業主,企業職工,相關產業從業人員的苦楚和陣痛。新勞動法的實施確實給中國的鞋企帶來壓力,尤其是不正規的中小企業,面臨著更大的壓力。但是,新勞動法卻不是造成廣東地區鞋企大面積倒閉的主要原因。如果是主要原因,在溫州等江浙地區卻沒有遭受如此大的撞創。就廣東地區鞋企大面積倒閉事件,其原因應該更多的考慮其企業性質、低成本、低利潤、缺乏自主品牌與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等自身原因。而廣東鞋企的前途也讓人擔憂。
原因分析
由于廣東東莞一帶的鞋企多是臺資企業,貼牌加工型鞋廠占絕大多數,只是按單加工,沒有自主經營的品牌,更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無法消化短期內成本忽然漲高帶來的壓力,再加上貼牌加工的性質導致工人工作時間沒規律,管理混亂。這種加工貿易方式組織生產、銷售,決定了廣東鞋企始終居于價格鏈的底端。廣東超過80%以上企業都是采取加工貿易方式組織生產、銷售,這就使得廣東鞋企只能賺取微薄的代工費用,東莞市某公司透露,以前給外國品牌代工獲取微薄的利潤,一雙鞋只能賺1、2美元(1.44至2.88新元),而平均出口價在14美元左右。原材料價格、水電費用、廠房租金不斷上漲,但加工費和產品價格沒漲,使許多工廠難以為繼。始終處于價格鏈的底端。而在溫州,品牌和渠道正是溫州鞋這些年稱雄市場的殺手锏,企業有自主定價、調整銷售策略、主導終端和代理的權利,有多年信譽建立起來的品牌作保障,不會因為短期內的成本增加對企業造成滅頂之災。尤其是經過近幾年激烈的市場競爭,淘汰了弱勢企業,目前的溫州鞋業隊伍已經越來越“精英化”,一批集群品牌企業成為主導溫州鞋大方向的主力軍。
此外,“勞工荒”, 歐盟貿易壁壘,加工貿易新,人民幣升值等一系列的問題,使得當地鞋企輪番遭受重擊,不堪者只有走上絕路。
難道只有關門,只有遷移嗎?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廣東鞋企提高品牌意識、加大研發投入,也需要地方政府升級產業配套。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對眾多鞋企而言,未來的出路只有一條:只有技術研發才是企業的出路,沒有技術永遠受制于人,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基本,加大技術創新,加快戰略轉型,向技術優勢轉變。
珠三角企業語錄
“沒有誰愿意走,但沒辦法再撐下去了。”
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漲價,工資成本上升,招工難,出口貿易受抑,政策頻繁調整,剛剛又頒布實施了《勞動合同法》和“兩稅合一”新政,“我們的頭上懸起了一把把刀!”
“珠三角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就如同一張越來越緊的網。”
“什么都漲了,賺不到錢,連工人都難招。”
“這里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了。”
編者寄語
脫胎換骨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廣東等珠三角鞋企在經受倒閉和遷徙以后將迎來怎樣的未來?在時下高壓、躁動、猶疑、對峙交織的陣痛中,使然讓所有業內人士揪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