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展會招商的幾點經驗
展會對于很多中小企業,越來越成為“雞肋”,沒有勇氣拋棄,又食之無味,每次都好象是花錢去湊熱鬧,既沒有多少人來咨詢,更沒簽定多少協議,苦不堪言。
事實上,利用展會上成功地打開營銷渠道、建立眾多優質的經銷商關系,并使自己在資金上獲得較大的回籠是完全可能的,這些年也不斷上演了很多這樣的案例。幾個關鍵點與大家分享如下:
1、 產品多不如產品精。
在產品稀缺年代,產品一展就銷,國內那些大展會確實成就了很多大企業,很多企業對這種甜蜜歲月記憶猶新,后來,產品多就好銷,經銷商希望與品種齊全的廠家合作,這樣可以省很多事情,而且給人廠家實力很強的印象。但是今天這種做法明顯失效。即使產品再多再全,但如果沒有特色產品,客人了無興趣。客人很多是來尋找新產品的,尋找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他們不是缺產品的數量和種類,而是缺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所以,中小企業一定要明白拿什么產品在展會上與對手競出。要把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放大展出,不惜把展會的資源都往優勢產品上聚焦,千萬不要平均分配,把優勢產品給淡化。具體表現在展位、陳列、宣傳等所有方面都讓優勢產品最突出,把企業展變為拳頭產品展。如果沒有拳頭產品,甚至不要去參展。還不如派業務員上門去找客戶來得更劃算。
2、 參展多不如參展狠。
每年大大小小的食品展會很多,不少中小企業次次趕趟,總以為可以撞上一些死耗子。可事實上投入與產出非常不成比例。原因是每次展會都由于太小家子氣,缺乏必要的投入做不出效果,次次更象是幫別人墊底、作陪。其實由于參展次數多,總費用倒是花了不少。如果企業把資源集中,瞄準一兩次最值得自己參加的展會,把該投入的資源集中投放到位,產生的效果會遠遠超出十次、8次無效的展會。所以,參展多不如參展精而狠。既然這樣,如何選擇展會就很重要了,我們要綜合來測算和評估。首先是你招商的目標范圍,是全國還是某個區域,如果只是某個區域,在區域性展會你就完全可以達到目的,你就可以考慮不要參加那些費用很高的全國性展會了,其二要考慮的是展會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有些展會名頭挺大,但對我們的目標經銷商沒有號召力,去的意義不大,有些確實辦得非常好,參加一次頂其它的幾次。還要考慮費用。綜合權衡,最后對你最有利的展會自然就清楚了。
3、 位置大不如位置巧。
展位大確實往往代表一個企業的實力,但作為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不比實力,打腫臉充完胖子后不一定劃算,這個錢花在對展會現場的造勢宣傳上見效更大。但位置太小了不顯眼,來的人少了也是個大麻煩,所以說我們的位置要巧。所以要比其他廠家更早地去看場地、去洽談去和主辦方公關。什么是巧位置呢?1、目標客人人流量大的地方;2、同行大款選擇的地方;這種地方哪怕是半個標準位置也可能比其它地方3個4個標準位置強。
4、 宣傳多不如宣傳特。
展會現場的宣傳現在已經愈演愈烈,廠家都知道要在現場造勢,一個比一個狠、一個比一個膽大。中小企業顯然不應該去硬拼,我們要做的是特!內容特、形式特、組合特、媒介特、道具特。這需要針對性地來做創意。創意是削弱對手宣傳攻勢并凸顯自己的最佳辦法。
比如,我們在做展出的時候,把非常吸引人氣的代言人請到了現場,提早我們就在相關媒介上進行了懸念式的預告宣傳,在現場,代言人與目標對象作互動活動。比如,當氣拱門已經很多并且一個比一個大的時候,我們把飛行器開到了展會上空,比如,大家集中力氣在拼條幅、展架的時候,我們在地上鋪了一條唯一的非常醒目的宣傳通道。別人都在發大把大把的企業介紹和產品介紹的時候,我們在發精致的試用品和具被藝術收藏價值的小卡片等(公司網站和聯系電話在上面非常顯眼。最厲害的還是組合特別。今天光靠一種宣傳手段是很難突破的,所以我們要有很好的組合,現場秀、專家講座、各種形式的宣傳形式一個很特別的組合效果
5、 設計豪華不如設計獨特。
展位的設計不是簡單地去比豪華高檔,這是很多企業的誤區。要比的是個性、文化、特色。這讓對手沒法比,因為我與你不一樣,沒法比。但是個性不是盲目沒有方向的,品牌的個性、核心價值就是設計的個性方向,盡可能地把這個個性通過空間、平面等視覺的元素把它演繹到極致,切不可中庸。同時,圍繞顧客對此價值的體驗,大做文章,比如把顧客食用的環境模擬出來、把品牌給顧客的精神感受表現出來,除了視覺,還要應用聽覺、嗅覺、觸覺等各種途徑。
6、 資料全不如資料特。
參加展會的經銷商由于現場得到的資料太多,所以很多資料變成了包袱被他們轉身扔掉。所以資料多解決不了問題,現場資料最關鍵的是要激發經銷商的興趣,讓他不得不主動來深入了解,比如進入公司網站、電話咨詢、索要資料等等。所以我們應該做一些有收藏價值賞心悅目的新奇一些的資料,我們的宣傳在這種資料上體現。比如,吉祥物、書簽、日歷卡片等
7、 接待周不如接待特。
接待周到在展會現場是很難作到完美的,受很多條件限制。但我們可以做得很獨特。比如,讓卡通形象來接待你,讓性感男女來接待你,
8、 跟進勤不如誘惑勤。
跟進是很重要的,但跟進的推銷味太濃容易適得其反,經銷商變得反感和抵觸,本來有希望的合作被弄沒了。所以一定要清楚,跟近是繼續誘惑,誘惑得讓經銷商來跟進你那時最高境界。怎么誘惑呢?發簡報,告訴他其他經銷商與你合作的盛況,告訴他你樣板市場的成績、告訴他你的產品和模式是如何被別人肯定,告訴他現在有什么優惠條件和政策,過時不候,告訴他你至誠地提供那些合作前的免費服務。告訴他你的市場前景和企業理念。
在這方面做到位的企業不多,你若能作到,一定脫穎而出。
定位為何失效?
定位已經成為營銷人的一個口頭禪,大家都知道品牌必須定位,而且定位很關鍵。但令不少人納悶的是,定位居然失效?
其實失效的不是定位,而是錯誤的定位。
定位的常見錯誤之一是定位太寬泛。
首先是核心顧客的寬泛,比如,轎車市場,顧客已經非常細分,新上市品牌僅定位于老板族或者白領族或工薪族,顯然是粗放的,因為其中的性別、性格、年齡、區域、職業、生活方式、價值觀的差異對轎車的選購是很有影響的,而且對手已經在這樣細分,我們必須從這些角度描述出最核心的顧客群,才算找到了我們最核心的市場,才利于我們最有針對性地啟動核心市場,否則,我們的資源利用效益將大打折扣,在核心市場的競爭力將被大大地削弱。同樣的道理,在服裝、家電、食品等各行各業都一樣。這方面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如腦白金就定位于給老年人送禮的人群,小糊涂仙就定位于中檔公務招待,元邦就定位于40歲的商務男人,從重點人群突破給了品牌很好的市場回報。
定位的寬泛還表現在品牌個性的模糊。比如,食用油很多都在訴求健康,而且各有明確的個性承諾,比如,膳食脂肪酸平衡、低膽固醇等,而你呢,只是模糊地說你健康,顯然很難占據顧客心智中的位置。很多定位與對手同質化,特別是碰上強大的對手,你基本上很難被顧客識別出來,被對手高大的背影給掩蓋住了。象利郎定位于休閑西服、美特斯邦威定位于80后的個性休閑,使自己具備鮮明的個性,成功地贏得了市場的親睞。
定位的常見錯誤之二是在品牌精神層面的定位普遍地缺失,品牌價值觀和品牌文化一遍模糊。
對于某些文化消費很明顯的品牌如服裝、奢侈品,文化和價值觀的缺失等于是沒定位。在顧客越來越重視精神消費的今天,即便是大眾性品牌也應該清楚地定位自己的精神層面的價值,以便讓顧客更好地識別和共鳴,沒有精神價值的品牌,不算品牌,只能算產品,除了不利于號召顧客外,也很難產生品牌溢價和持久的影響力。
定位的常見錯誤之三是只賣鉆頭而不懂得賣鉆頭背后的洞。只強調鉆頭的特點那是隔靴搔癢,我們要知道顧客透過鉆頭本質上買的是洞。我們應該進一步在我們能給顧客什么樣的洞上作定位。如此才能切合顧客的購買動機,真正打動顧客。
定位的常見錯誤之四是不懂得顧客的認知現狀。比如洗衣液,在今天顧客認知現狀中,不是該洗衣液比那洗衣液好在哪里的問題,而是為什么要放棄洗衣粉改用洗衣液的問題,顧客的認知現狀還停留在這么一個階段,我們就應該針對這個認知來做定位。
定位失效的另一的大原因是:定位沒有得到系統的支持和執行。 定位與執行兩張皮,各行其是。定位必須通過產品、包裝、推廣、服務等營銷系統的各個環節來體現和執行。顧客是根據這些具體的環節來感受品牌的。從這個層面上講,形式決定內容。普遍的現象是相互脫節,甚至由于創意過多,導致給到顧客的信息是一遍混亂、相互混肴,甚至相互干擾和抵消。創意可以天馬行空、不拘一格,但請記住,飄得再高再遠的風箏都不能離開我們手里握著的那個線頭,那個線頭就是風箏的魂,風箏是創意,線頭就是定位。這就是我們經常講到的品牌管理。只有嚴格和系統的品牌管理,才能使定位變成實際,才能將資源都聚焦到定位上來,真正有效地在顧客心智中定下品牌的位置。
當然還有其它一些原因,以上原因因筆者在營銷咨詢過程中遇到較多,所以特別拎出來說說,僅這些能有改善,我想營銷也會好很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