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展業需要健康發展的環境
會展論壇--挑戰·國際接軌·戰略聯盟
(1)關于“挑戰”。作為論題第一部分,“挑戰”具體被展開為五個方面。但是,真正可與論題第二部分“接軌”和第三部分“聯盟”直接聯系起來的恰不在這五個方面當中。筆者認為,與“國際接軌”、“戰略聯盟”密切相關的“挑戰”更應當是“國際大型展覽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所引發的競爭,以及由此對中國會展業發展所帶來的影響”。
這里首當其沖的一個問題即是所謂“中國民族會展業”的概念。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經濟與世界接軌和中國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重大決策和理智選擇。隨之在中國市場逐步開放的過程中,服務貿易市場也將逐步開放。早在入世之前的幾年,國內就曾對所謂民族工業、民族品牌的問題展開過討論和爭鳴。最后比較一致的認識是,要從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上認識問題。即:中國改革開放越深入,中國經濟越是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對所謂的中國民族工業、民族品牌的理解就越不能狹隘。
再從服務貿易的性質看,服務貿易作為第三產業,其功能主要是為第一、第二產業提供服務,同時也直接服務于廣大人民大眾。因此,我們應當主要從服務的功能上考核會展的效績和作用。從而冷靜地看待外國展覽公司進入中國會展市場后給我們帶來了影響與效果。
外國展覽公司進入中國會展市場,當然會對國內一些會展單位產生沖擊。但是一些名牌的展會進來了,項目運作的水平提高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學到了。因此,挑戰具有積極的方面和促進的作用。
記得有一篇關于洋快餐進入中國市場與中國原有餐飲業展開競爭的文章。其中提到,我們應當作到從“引狼入室”到“與狼共舞”再到“馴狼為犬”。這種比喻筆者非常贊成。而其中的關鍵就在于我們自身的駕御能力和控制水平。我們的態度應該是直面挑戰、慎對挑戰、接受挑戰、戰勝挑戰。
(2)關于“接軌”。我們當然希望“以國際標準作為我們的行規”,因為這是提高業內管理和運作水平的好方法。但是“行規”是為了維護整個行業利益的?,F在中國的會展市場、會展行業尚未完全成型,中外會展行業、會展企業的利益關系尚未理順。然而“挑戰”已經出現,“接軌”卻尚待時日,這就使得形勢呈現嚴峻、緊迫的特點。
最近,關于外資大舉進入零售業的報道引起了注意。一種稱之為“服務業傾銷”的現象已經出現,確實值得我們會展業同行們研究借鑒。一時間那些國際零售業的“大鱷”正在集中自身在資金、經驗和網絡方面的優勢,向中國零售業市場這塊“蛋糕”撲來,其勢洶洶。甚至他們將本土的贏利貼補向中國的傾銷,目的就在占領市場,達到“先予后取”之目的。
上述類似的情況在入世以后的中國會展市場上也有表現。一批已經在國際會展市場打響了的品牌展覽紛紛向中國移植或克隆。在中國,“來展”和“出展”是分割的,而在他們那里“來展”和“出展”已經統一了。因而面對他們的進占,中國會展企業尚難與之匹敵。要想作到與“國際接軌”,中國會展業自身的“行規”和“軌道”先要有個“謀劃”才好。這是我們首先要作好的一門“功課”。{page_break}
(3)關于“聯盟”。“聯盟”既然是“戰略的”,必然是重大的、長遠的和互利的。筆者認為,現在存在著國內戰略聯盟和國際戰略聯盟兩大方面。
關于國內戰略聯盟,如果認為是“展會組展商、展館經營商、展覽服務商、展臺搭建商,四者之間形成的戰略聯盟”,筆者認為其發展的潛力不大。因為這四者之間的“組展商”對其他“三商”而言是“買家”,可以居于主要的和主動的地位。如果有可能,“組展商”往往傾向于對其他“三商”進行“比較”和“壓價”。只是在展館相對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有些大展才會與展館結成固定伙伴關系(遠非戰略聯盟關系,而且其中的矛盾并不少)。倒是象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這樣的機構,自身已經形成了“四歸一”的局面??蛇@又能算上述的“戰略聯盟”嗎?
此外,國內有可能出現的是另一種的戰略聯盟,即在“共同對敵”情況下的戰略聯盟。所謂“敵”者,“受到共同威脅,侵害了共同利益的第三方是也”。目前可以設想或者已經感受的就是某些外國大展覽公司的所作所為。筆者記得2002年8月20日《中國貿易報》“會展周刊”上曾發表過題目為《漢諾威:你我能夠雙贏嗎?》的一篇文章。文章提醒大家要注意對方的手法。即在實施手段上,“他們或是先找一個中方合作伙伴作為敲門磚,然后逐步弱化伙伴作用,反客為主,登堂入室;或者對既有的展覽項目分別實施打壓或收買,力圖實現‘通吃’。對于這種事態的嚴重性質和深遠影響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
我們的希望是,通過各種戰略聯盟,逐步形成更多的足以與“漢諾威”那樣大型公司相競爭、相抗衡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展覽業的“航母”與“艦隊”。相應地我們要求我們國家展覽主管部門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中國實際,制訂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整套會展業的發展目標、戰略策略和實施辦法;積極扶持那些具有自己知識產權、具有品牌優勢和競爭能力的大型展覽會;同時進行合理的利益調整,滿足多方面、多層次的不同辦展單位的利益需求,實現對現有展覽資源的優化和整合。由此才能體現出國家對本國會展業的政策扶持。
關于國際戰略聯盟,筆者認為這種聯盟歸根結底是“勢均力敵”的產物。沒有足夠的實力,談何“國際聯盟”?從中國會展發展的實際情況分析,可以認為,當前國內若干個名牌大展算是站穩了腳跟,因此他們眼下并無“聯盟”的要求。譬如:北京國際機床展、汽車展,上海模具展等。而其他大量存在的中小展覽項目,目前不成氣候,也夠不上“國際聯盟”的資格。此外,倒是還有個別的項目介于以上兩種情況之間,而且對方已經有所“表示”,只是目前多無實質性進展。歸根結底,要想獲得平等對話的機會與地位,必須注重自身建設,增強自身實力。這樣,關于“聯盟”的目標———實現“利益最大化”和“雙贏、多贏”,才能從理想設計變成現實可能。
(4)圍繞好論題,做出好文章。今秋深圳的中國國際會展論壇確實選定了一個好論題。論題起點高、內容新、國際性強。但是,要想在這個好論題之下做出好文章,結合中國會展的發展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出“藥方”至關重要?;蛘吣軌蛟诒容^“敏感”的問題上真正與外國同行們“切磋”、“探討”一番,也許是會大有收獲的。
此外,筆者還認為,即我們既需要象“挑戰·國際接軌·戰略聯盟”這樣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國際性的論題,也需要結合現實情況,探討“會展業的地位、作用、政府的管理”這樣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現實性的問題。因此,筆者不認為哪種論題“過時”或“跟不上形勢”;而希望在論題上“高低搭配”、“遠近結合”,以防“高深”論題變得“曲高和寡”,令人“望洋興嘆”,而顯“無的放失”。
當前,國內關于會展的論壇、峰會、培訓、講座等活動日漸頻繁。這是會展業蓬勃發展的突出表現。然而依筆者拙見,現在更為需要的乃是盡快將這些真知灼見的觀點和“諸子百家”的學說加以歸納整理,有計劃、有系統、有針對性地展開進一步深入的討論和分析,以期最終能夠形成對中國會展業有一定影響力的輿論和理論,并進一步促進形成有利與中國會展業健康發展的環境。這當是我們業內人士共同的目標和使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