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品牌如何展現核心價值觀
每年春天,匯聚在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舞臺上的服裝企業,如何演繹品牌的思維形態、文化態度,如何展現行業的創新活力和產業的時尚價值觀,無不生動地向世界傳達著中國這個紡織服裝生產、消費、出口貿易大國的時代責任和時尚風范。
產業的時代責任誰來營銷
作為年產400多億件服裝、生產量占全球消費量一半以上的服裝制造大國,中國紡織服裝業如何在生產、貿易和消費引導中,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用低碳環保的新價值觀展現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時代發展的文化含量,演繹中國時尚消費的哲學魅力,傳達中國服裝品牌商業倫理的責任意味?參觀過CHIC2010的人們都不會忘記,矗立在展館大門入口處的那只用面料、服裝、鞋帽飾品裹成的蔚藍色地球造型。CHIC以這樣的方式發出低碳環保、綠色時尚的倡導,意味深長。
然而,本該成為博覽會時尚進步的理念,卻沒有引起業界企業的共鳴,更多參展企業按傳統的思維模式速求著商業目的,將低碳著裝作為品牌時尚觀進行展示和營銷者,寥寥無幾。
漫步博覽會展場,法國的廣場被鋪進了展館,英國的街景被搭進了展區,國際頂級跑車開到了展位,造型各異的城堡建筑在展館中比比皆是,仿佛如此才能顯現品牌的國際血統和時尚風格。
與參展的海外品牌相比,許多國內品牌都在包裝形式上過多地下工夫,將服裝以外的東西大量堆砌,生怕演繹不清品牌的魅力所在,使得男裝館中只見城堡少見服裝,童裝展區多見動物少見服裝,休閑裝館光見街舞少見服裝,女裝展區僅見手袋傳單少見服裝的現象屢見不鮮。
如何使低碳行為由利益驅動轉化為自覺責任和意識,用科學技術去努力創新對環境改善有利的時尚產品,利用再生資源,適量控制的生產,建立全新的生產美學觀,中國服裝行業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企業的物質財富如何彰顯
經過金融風暴洗禮的中國服裝企業,能站在CHIC專業平臺上展示企業創新活力和品牌生命力,本身就充滿著迷人的魅力。但如何向社會展示其風采卻值得商榷。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重要,中國文化與中國審美對世界的影響力也在加強。與一些爭奪國內市場的國際品牌大量采用中國元素,以拉近中國消費親近感不同的是,在博覽會上我們常看到,許多銷售收入過數億、數十億元的中國企業,在時尚元素運用、產品設計創新、品牌形象打造上,仍跟在國外二、三線品牌后面模仿,呈現不出自身的創造性和獨特性。許多中國優秀品牌面向國內市場招商時,卻不愿用富于象形和音聲之美的中國漢字表明品牌的本土身份,偏要用外文來標榜品牌的國際血統。
當一些國內企業用超大展臺、最豪華的建筑、最流行的高端電子商品、大搶服裝風頭的道具來炫耀企業的財富資本時,我們看到,全球年銷售68億人民幣,代表經典、純粹運動精神的高性能運動服飾品牌STARTER,只用了約9平方米的展位。
企業物質財富的顯現,不一定是金錢的堆積,過度的包裝只能抹殺經消費者對品牌風格特征的記憶。引領社會進步的哲學思想,推動時代發展的審美取向,改變產業奉獻價值的生態觀,顯現品牌精神的文化底蘊,都是可征服市場的資本。如何由財富的張揚向理念傳播的轉化,如何用文化的力量來掌控市場的制高點,中國服裝企業還有待超越自我。
品牌的道德情操用什么演繹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締造”的十年躍進,中國服裝產業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中華民族國際社會地位的飆升,在全球服裝制造業中逐步奠定了領軍地位,在國際市場上逐漸贏得了話語權。但如何將物質的創造與文化的創造結合起來,提升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中國服裝企業的探索還任重而道遠。
愛護地球的課題很大,但締造低碳著裝的時尚,對品牌來說卻是舉手之勞。一個企業能否有意識地去創建綠色博覽理念,通過綠色的招商推廣方式,取決于企業的社會責任品牌的道德情操。
無論是只見明星少見品牌的推廣,還是只見金錢少見文化的包裝,無論是亦步亦趨跟在國外品牌后邊的模仿,還是在流行中沒有了自我的迷茫,當我們看到展館里滿世界濫送的毫無特色的報刊、手袋和宣傳單,在垃圾筒里通道口旁堆積成了廣告垃圾,理性的加盟商對豪華的城堡高大樓閣里的招商營銷敬而遠之,堆積在展位門口的精美宣傳資料無人領取,圍觀在展區T臺前的觀眾一天少過一天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面對理性化、個性化的新消費變化,中國服裝品牌還需徹頭徹尾地創新。
如何抓住國際時尚變化的發展趨勢,加大科技創新綠色制造,建立全新生產美學觀的力度,將低碳制造低碳營銷低碳著裝締造成一種產業行為、一種時尚情感、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時代精神,無疑是不斷提升創新能力、轉變增長方式、加快發展節奏的中國服裝行業肩負的一種時代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