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展讓你知道什么是機器生產與手工生產
2016 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新展覽 Manus x Machina: Fashion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結束了,這個展從 5 月 5 日開始,展示了一批出自 20 世紀和 21 世紀的高級定制服與高級成衣作品。
Martin Margiela 的模糊了服裝與人形態界限的 1997 年春夏“Semi-couture”系列;Dior 在 2005 年秋冬高級定制系列中模仿量身定制完工一半形態的解構設計、Mariano Fortuny、Madame Grès;Hussein Chalayan 的那條 LED 裙等作品。
總的來說,展覽想要觀眾對比觀看不同裝飾設計手法的最終效果,試圖討論機器生產和手工生產的邊界。
此外,展覽還推出一本同名的展覽名錄。在這本書的引言里,策展人 Andrew Bolton 追溯了關于高級定制必須手工制作這一規定的起源:“1910 年成立的法國高級定制公會,使得關于手工和機械的劃界不僅僅在現代時裝創作系統中越發根深蒂固,甚至還變得更為制度化。這一點特別是在 1945 年,公會推出了對于高級定制手工創作的明文規定后變得更為明顯。”而回顧歷史的言下之意似乎是在說:關于高級定制手工創作的規定更是出于保護法國經濟利益和工業生產的人為之舉,有著特定的歷史因素在其中,但不應該隨著時間推進而頑固不變。
也就是說,這個展想用當代的視覺和價值觀和你交流什么是機器生產,什么是手工生產,以及,這兩者的定義是否發生了變化和交叉。
由于展覽接近尾聲,關注流行文化的新聞網站采訪了 Andrew Bolton。當然,這位策展人聊了聊準備這個展覽的初衷,比較有意思的是他還分享了他對 3D 技術在時裝領域的應用、道德時尚、時尚的幽默感和民主等問題的看法。
這是一個嚴肅有深意,但同時又挺有趣的訪談。我們摘取了其中一部分。
1.這個展是想討論機器生產和手工生產的邊界
“這個展是想討論機器生產和手工生產的邊界。傳統意義上,手工生產總是和奢侈、個人主義、原創聯系在一起;而機器生產則被視為同質的、大工業生產和非人性化的。但不應該這么簡單看這個問題。我認為,在時裝工業的發展史上,總有些用機器生產的東西比手工制作更耗費時間也更昂貴。這也是 Manus x Machina 展想要討論的東西。”
2.有沒有什么觀眾的批評讓你消化不了?
“其實,最讓我驚訝的是觀眾思想的開放程度。有很多來看展的人,同時也有很多異議。有人只要看到一個展覽的名字中有‘科技’二字,就會誤認為是一個有關可穿戴科技的展覽。開展之前,我很擔心展覽的內容無法和觀眾的預期相匹配,很久之前我們做過一個朋克展,就有類似的問題。當時我們想做的是朋克文化對高級時裝行業的影響,但來看展的觀眾都表示他們以為展覽與 1970 年代的街頭朋克有關。”
“總的看來,觀眾們對這次的展覽包容度很大。他們注意到了我們想要表達的信息,比如對‘物質’的關注。他們真的在關注衣服本身——比如什么是手工制作,什么是機器生產。”
3.不是只有 3D 打印技術才讓時尚和科技聯系在一起
“第三次革命,或者說電子革命,已經被人討論了很久了。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時尚和科技就一直聯系緊密(不是現在談到 3D 打印這種技術才有的),雖然之前更多是用在了紡織產業。時尚是一種迅速擁抱新科技的產業。現在,時尚和科技是進化現在的關系,而不是到了另一個階段。”
4.消費者是否更接受機器制造的產品了?
“我認為消費者更在意質量這件事了,他們也更關心大機器生產的影響力,而不只是數量——此前,很多人對科技心生疑慮和恐懼。而我總想做一個展覽,來展示時裝領域的這種恐懼,這也是人們對恐懼科技的一種表現。”
“時尚和科技結合的方式很實際。當 3D 技術到來時,我們都不太清楚它最終會怎么影響時尚。但我認為最終它會像紡織機一樣,有著革命性的意義。這種技術可能會讓時尚更民主,你可以在家里有臺打印機,就可以打印一件你心儀的 T 恤出來。這是時裝的終極存在形式,但就現在的技術而言,距離那一步還為時尚早。
{page_break}5.道德時尚是一種平衡之道
Manus x Machina 展的介紹里,Andrew Bolton 引用了狄德羅編撰的那本《百科全書》里的話:“制衣工業和藝術、科技都在同一個道德基礎上。”然后,Andrew Bolton 做了一個類比:“制衣工業和詩歌、醫學一樣有價值。”
現在,在時尚領域,“道德”這個詞又有了新的外延,更多被用來指生產對環境和人的影響。
“我認為‘道德’在時尚領域是一種責任。時裝工業的污染很大,設計師和工廠都應該對環境負責。當然,對于很多設計師來說,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就拿面料來說,為了美感就會犧牲環保,而考慮把環保放在第一位,面料又會缺乏吸引力。(道德時尚)是一種平衡之道。”
6.現在對 3D 打印技術的運用就是去復制自然
Iris Van Herpen 在 Manus x Machina 展上有幾件作品,用到了蝸牛殼、珊瑚礁和一些其他大自然的東西,看起來很“有機”。
“如果你和像 Iris Van Herpen 和 Noa Raviv 這樣的設計師聊天,他們會告訴你 3D 打印技術的實際應用應將它自己導向更有機的形式。這是一種更實際的思考方式,但我認為這里面也有哲學的成分。現在對 3D 打印技術的運用就是去復制自然。“
7. Manus x Machina 展的初衷就是想用美學去挑戰消費者對手工和機器生產的差別認知
Manus x Machina 展上有一些不太設計師的作品,比如 Noa Raviv 和 Maiko Takeda,所以 Andrew Bolton 是怎么認識他們的作品。
“實際上,我是看雜志認識到這兩位設計師的,他們兩位是將手工和機器結合起來的先鋒派。”
“ Noa Raviv 開始用 3D 打印技術是通過電腦試錯。我一直很癡迷于了解,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機器是否是自行出錯。同樣,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機器是否能做到有創意?而Noa Raviv 的部分作品很有柏拉圖的浪漫氣質和希臘的美學規則——對稱和完美。而如果使用機器來完成這種風格的設計,機器會破壞掉這種風格嗎?我很熱衷于討論完美和瑕疵之間的和解,或者說了解出自人類之手的錯誤和機器故意出錯之間的差別。”
“ Maiko Takeda 有趣之處在于,她用機器和高科技制作的美學,其實都用手工完成。我很欣賞這一點。而 Manus x Machina 展的初衷就是想用美學去挑戰消費者對手工和機器生產的差別認知。有時候,你覺得十有八九由機器完成的物品其實是用手工制作的。同時,你看看 Christopher Kane 的作品,你會誤以為是手工制成的,其實又是由機器來完成的。”
8.之所以會選擇 Christopher Kane 的作品是因為,它是 Christian Dior 1950 年設計的當代寫照
Christopher Kane 的一些花裙子入選了 Manus x Machina 展 。
“主要是因為我認為 Christopher Kane 的設計是 Christian Dior 1950 年設計的當代寫照。所以我們把這兩個設計師的作品放在了一起。兩個設計師都用了花、刺繡和透明硬紗來做設計,算是突出女性之美。仔細看看 Christopher Kane 的作品,這些硬紗和花朵的設計就是一種‘放肆的性挑逗’。對于我來說,這讓我想起美國畫家 Georgia O’Keefe 的經典花朵微觀畫。這是將性和花巧妙地聯系在了一起——你想一想花的身體和女性的身體。”
9.有沒有一種辦法,既可以保護設計師的知識產權,同時避免快時尚的浪費,但能讓時尚更民主?
“我認為文化有天然的剽竊屬性,我從來不認為時尚領域的“抄襲”是一個問題。一個作家去世多年,你看到他的觀點,你仍然可以在當代用起來。對待高級時裝,我依然是這個態度。”
“時尚已經變得越來越需要多元的組合。(做一個品牌)需要設計師、制版師、造型師,這是一種合作,是一種深度的交流。在時尚行業里,那種想要靠一枝獨秀的想法越來越少了。”
“時尚最有趣的部分是個人風格的塑造,比如人們怎么把快時尚和復古時尚放在一起用,怎么做 DIY 。而另一方面,不管是在 T 臺還是在街上,純粹的原創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見到。因為我們就是活在一個同質化的世界,我還挺懷念曾經那個遍布原創的年代。”
10.經濟蕭條會催生時裝自由主義
“現在似乎是一個自鳴得意的時代。看看歷史上那些時尚創意蓬勃的年代,通常都在經濟蕭條時期。比如 1970 年代倫敦的朋克文化,那時正是英國歷史上經濟最蕭條的時候,同時也是個人時裝風格最有創意的年代。同時期的紐約東村也如此。我認為,經濟蕭條會催生時裝自由主義,有更多不同個人風格的時裝表達和演繹——人總是需要一些反抗精神才能達到個人意義上的‘勝利’。”
“同樣的情況也在存在在其他經濟體系中。就街頭風格來說,日本是一個有趣的例子。 cosplay 很吸引我——這是一種用時尚去表達個人認知的復雜方式。東京現在算是個人時裝表達的世界中心。”
11.快時尚是反烏托邦的
“快時尚這種商業模式強調的是時尚本質上可隨便處理或者丟棄。快時尚品牌的產品也不能反映設計師的才華,甚至是他們的敗筆。簡而言之就是不給他們發展創意的空間。我認為,快時尚就是一種單純的消費模式——一次性使用,用完便扔。快時尚是反烏托邦的,某種程度上泯滅了時尚的藝術性。不過,我又很欣賞時尚的民主化,(快時尚)可以用相對廉價的方式將時尚帶給大眾消費者,我只是不喜歡這種商業模式對創造力的抹殺。”
12.有人用設計傳遞幽默感,就有人用設計表達聰明
“在時尚行業里有很多幽默,實際上,有很多歐洲設計師都在展示與眾不同的幽默感和諷刺情緒,但很少有美國設計師這么做。比如 Thom Browne 是一個典型的例子,Jean Paul Gaultier, John Galliano,Commes des Gar?ons 川久保玲也在此行列。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都想把幽默感注入到設計中。但另一方面,有些設計師更愿意通過作品展現的是聰明或者說智慧,比如 Martin Margiela 和很多比利時設計師。但這兩個派別互不相交。 John Galliano 和 Alexander McQueen 是取乎其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