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棉花直補方案該如何實施
實施了兩年的保護價收儲皮棉的政策,對棉花產業的損害日趨嚴重,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但面對中國1000多萬棉花種植戶,直補如何實施是大家關心的焦點,也是真實政策能否成功的關鍵。這里筆者對直補方案設計談一點個人的想法。
數學模型的建立
直補值的計算。在每年棉花播種前,由發改委或農業部根據當年的棉花種植成本和糧棉比價,測算出并公布本年度籽棉收購保護價。例如:9元/公斤,收購結束,根據國家棉花價格監測系統對主產區的監測結果,計算出市場實際收購平均價和平均單產,如平均價高于保護價,則不需要補貼,如平均價低于保護價,則實際收購價與保護價之間的差額由國家財政或棉花發展基金補貼,如實際收購平均價為8.4元/公斤,平均單產300公斤,則每畝補貼=(9-8.4)×300=180元。
補貼的實施
1.建立農田種植信息庫。國土部門建有完整的農戶農田土地檔案,農業部門只要聯合地方政府,在國土檔案的基礎上,增加種植信息即可。不僅是棉花,對其他農業生產的基本數據也能實時準確掌握,不僅可以為實施補貼提供數據支持,同時可實時掌握全國農業生產品種數據,及時有效指導農業生產品種結構調整,保證農產品的有效供給,防止農產品供應結構失衡,造成價格大起大落,減少國家調控的難度,避免低價傷農,保證農民增收。
2.系統的設計。2013年度收儲政策仍將延續,離2014年真正實施還有一年多時間,農田種養殖信息數據庫的設計建立可向社會(大學或相關公司)招標,技術上來講,是個很小系統,2~3個就能完成。
3.信息上報錄入。種植信息應由農戶自報,村組長核實,村部匯總錄入。現在一般棉產區的村部都已通了網絡,種植信息可由村級組織錄入,少數村部沒有通網絡的可由鎮級政府組織錄入,工作量并不大,第一年基本信息多一點,第二年開始就只有種植面積數字的變動了。面積數據在播種后、收獲前錄入即可,對棉花來講應在6月底前錄入,對某一個具體的農戶來講總的種植面積是相對固定的,不同的品種在固定的面積中分配。此時水稻、玉米、棉花、大豆等均未收獲,只知道補貼價,不知市場價,人為作假數據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如某個農戶,共有10畝地,棉花5畝,水稻4畝、玉米1畝,三個品種都可能有補貼,各個品種的補貼金額不確定。在上報種植面積時,作假的主觀愿望就很小。第一年錄入數據相對多點,人手不夠的村組,可在暑期組織放假大學生志愿者實施。
4.信息發布。每年種植數據錄入結束后,可進行抽查核對,核對結束后定期向社會公布,每戶信息可在指定網站查詢,除特大自然災害影響造成絕收,一般不能調整。
5.抽查核對。每年種植數據錄入結束后,可由統計部門的城鄉調查隊進行隨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人為作假或瀆職行為進行處罰。
6.稅務系統驗證。在棉花收購過程中,在地稅系統中也有一套完整的收購原始數據。在收儲政策中,要求交儲企業向中儲棉公司提供其向棉農開具的籽棉收購結算憑證,籽棉收購憑證是由地方稅務部門統一印制的地稅發票,由具有收購資質的企業向棉農開出的收購憑證,具有稅收抵扣功能,大部分地區已實現聯網開具打印,實時聯網統計,收購憑證上標有棉農所在的鄉鎮、村組、姓名、身份證號、電話號碼、出售籽棉的數量、等級、單價、總價、出售日期、購棉單位等詳細信息,只要再加上土地證號稍加完善就能直接應用,也可作為互相驗證的工具,同時也能堵住目前普遍存在的農產品收購憑證多開、虛開的偷稅、漏稅問題。
7.補貼的發放。現在全國絕大多數地區農民都實行了一卡通,已經實施的糧食、農資、糧種、特種養殖補貼、基礎養老保險等發放都實行了一卡通,具體負責的農業部門提前通告發放時間、補貼方法、補貼標準。根據種植數據、補貼標準計算出每戶的補貼金額,向委托銀行提供發放清單即可。具體實施由委托銀行直接打卡發放。這樣可有效防止地方各級政府部門截留、挪用、虛報、冒領現象。
保障措施
面對全國1000多萬戶棉農,補貼如何準確發放是個面廣量大的工程,如何準確統計計算補貼金額,如何防止截留、弄虛作假、虛報冒領,一要靠科技手段,二要靠公開監督,三要靠嚴懲重罰。建立農業基礎數據庫不僅是棉花直補的需要,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已發布,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發展生產、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防止腐敗是中國的發展方向。棉花直補系統建立實施后,不僅可實施對棉花補貼發放,而且在此基礎上可建立覆蓋全國的所有農業、林業、牧業、養殖業的數據庫,為國家宏觀調控、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財政資金的高效安全使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追溯、農產品的種植規劃、穩定生產、保證供應、提高品質等都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