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收儲政策導致市場棉花供應緊缺
不該出手亂出手,好心辦了壞事。棉花收儲政策導致了市場棉花供應緊缺,既沒提升棉農種植積極性,又傷害了紡織企業的經營訴求。據中證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家相關部門正在醞釀實施棉花直補政策,明年確定在新疆先行試點,另外濱州、東營、射陽等地大規模成片種植地區,未來也有可能進行直補,但補貼具體方案目前未定。
業內人士指出,新疆作為棉花直補試點,如果效果不錯可能會擴大到全國范圍,進口棉是否大規模進入需要看內外價差,如果國內棉價和國際接軌,進口規模放大是市場行為,直補和進口都有利于國內棉花市場自上至下進入良性循環階段。
南華期貨研究員傅小燕表示,直補初期,棉花產量下調的概率很大,國內紡織企業目前處于低庫存周期,后市只有加大進口,才能滿足企業需求,而國內價格在國家實行直補之后有望和國際接軌,從而有利于內外棉花價差的修復。
不過,在馬俊凱看來,棉花直補,也就在新疆以及東營、濱州成片種植地區可行,因為沒有形成規模的棉農,一畝地補貼200元,種棉花還是不劃算,假如在新疆、東營等地,機械化種植,成規模后就有比較可觀的收入,松散種植效益就不行,另外站在國家宏觀角度,新疆便于操作,適合種植棉花,內地放開,棉農愿意種什么就種什么,以保糧食為主。
“今年夏津縣供銷社、農機局在宋樓鎮建立了棉花全程機械化種植基地70余畝,從棉花播種、噴藥、化控到采摘全部實現機械化。”馬俊凱說。我國棉花生產規模小,平均戶均植棉面積為4.7畝,規模小生產分散造成了棉花標準化程度低,“三絲”現象突出,棉花質量受到影響。優質低價的外棉對我國棉花造成了一定的競爭和沖擊。
業內人士稱,按照新疆先行試點,新疆棉花產量將基本穩定在400萬噸左右,內地棉花種植面積還將進一步萎縮,產量將逐漸由300萬噸下降到100萬噸左右,缺口只能依靠擴大進口,新疆將拓展整個棉花產業,從紡織、印染到服裝,運出來的就是成品而不是初級產品。
以夏津為例,目前該縣紡織企業130家,規模從3000紗錠到5000紗錠不等。馬俊凱表示,未來80%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留下來的是高精尖、高附加值的產品,現在全國紡織產能是1.2億紗錠,以后會逐年下降,按測算要到7000萬紗錠,現在的產能太大了,利用率很低。
中國棉花協會數據顯示,巴基斯坦等國紗價下滑,我國進口紗數量增加,擠占了國產紗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銷售量環比下滑。今年1至10月紗累計銷售量同比增長0.6%,環比減少8.7%。
據了解,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紡織品服裝出口國,歐洲、美國以及日本等世界發達國家都進口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其所占比重也較大,不過近幾年來,隨著新興市場國家例如越南、印尼的崛起,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開始受到威脅,競爭程度不斷加大。
業內人士指出,棉花實現直補之后,最終還是要提高棉花產業的勞動生產率,目前的小農經濟式的棉花種植產業必須向規模化、機械化生產方向發展,使我國的棉花產業具有競爭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