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康奈爾紡織學家發(fā)明鑒別冒牌包技術 讓假包一文不值
美國康奈爾的紡織品科學家胡安•斯特羅扎(Juan Hinestroza)和他的同事們用一種無法用肉眼看到的物質覆蓋在包的表面,當用磁性儀器掃描時,你就可以知道這個包是從哪里運來的,誰制造的。“你可以將金屬納米粒子涂在包上,為它們做上記號,就像條形碼一樣。”弗羅里達大學博士肯•庫諾(Dr. Ken Kuno)這樣說道。
科學家們希望這一項新的鑒別技術可以最終讓假的古奇(Gucci)、普拉達(Prada)和芬迪(Fendi)包袋一文不值。駐扎在洛杉磯警察分局的ABC記者稱,仿冒品的利潤空間比毒品還大。據(jù)世界關稅組織(World Customs Orgnization)統(tǒng)計,世界上十分之一的貿易市場都被仿品占據(jù),以此每年可以給那些仿冒商帶來五千多億美元的收入。
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品牌與利益,時尚產業(yè)一直在努力的打擊各種各樣冒牌貨,但是仍然步履維艱。斯特羅扎暗示,美國政府對他的發(fā)明也很有興趣,希望將此技術應用于偽鈔的鑒別。但是令人擔憂的是,一旦這一項技術開始廣泛使用,很可能仿冒品生產商也將會模仿這項技術。
相關鏈接
東華大學陳南梁教授打開“航天紡織品”世界
當嫦娥三號探月之時,天宮一號也在太空迎候它的繼任者天宮二號。這些航天大事件,令一位紡織學家陳南梁特別牽掛。因為,天宮一號、二號以及首批貨運飛船開始搭建中國人的空間站,而它們上天的“翅膀”——太陽能電池板材都是陳南梁團隊親手編織的。
常人想不到,這些航天器的太陽翼材質是玻璃纖維,它們被陳南梁編織成了半剛性的網格材料。最近,他還用鍍金金屬絲編結出我國首款星載網狀天線,明年也將伴隨高性能通信衛(wèi)星升空。
打開“航天紡織品”世界之前,這個追逐理想的人好幾次都差點放棄。
只因怕去“山溝溝”
陳南梁是上海人,“60后”。理工成績好,也想做醫(yī)生。可考大學時,父母因為怕他畢業(yè)分配到外地工作,并沒滿足他的專業(yè)志愿。父母的邏輯很簡單:當時上海本地醫(yī)生滿了,學醫(yī)肯定被分到外地,說不定去“山溝溝”里;而紡織產業(yè)基本在沿海,學紡織不太可能去“山溝溝”吧。
就這樣,陳南梁考進了東華大學前身——華東紡織工學院的針織專業(yè)。他坦言,入學時根本不知道“針織”是搞什么的。第一學期,陳南梁有些自我放棄,覺得讀書很沒勁。直到他接觸到物理學、機械原理等專業(yè)課名教授,并了解到紡織不是只有服裝、床上用品、窗簾地毯等,還有一個大類:產業(yè)用紡織品。因為許多產業(yè)的傳統(tǒng)材料,都能利用新型纖維材料、通過紡織方法而得到。比如,人造血管就是醫(yī)用紡織品。發(fā)現(xiàn)專業(yè)與理想的最接近之處后,他開始賣力學習,留校助教,搞起科研,不曾回頭。
從血管織到風葉
當陳南梁從人造血管干起時,他沒想到這條路可不好走,也想不到這條路還能與航天器沾上邊。
陳南梁是土生土長的東華“本、碩、博”,從沒真正留過學。唯一兩次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出國,均不超過半年,而且目的性很強。
第一次就是瞄準人造血管,去了捷克布爾諾針織研究所,專攻血管經編技術。眾所周知,紡織通常是經線、緯線十字交叉,而“經編”則是在45度甚至20度等方向上再編一路線,這樣的結構更為“剛柔并濟”。陳南梁學成歸來,卻發(fā)現(xiàn)國內紡織機械基礎薄弱,纖維材料也缺乏,“經編”雖有技術卻無用武之地。
此路不通,但陳南梁沒有完全放棄。經編技術畢竟還能織造其它產品,陳南梁經常去看有外國企業(yè)參加的展會,把各種經編產品研究透徹,其中包括用玻璃纖維經編而成的風力發(fā)電機葉片,又大又輕又強,可抗扭力破壞。為了把風葉編織技術學到手,他又到德國凱撒斯勞滕大學定向交流。那里擁有歐洲最好的試驗設施,包括2000噸級壓機。陳南梁意識到,國內經編要產業(yè)化,不能不先引進紡機設備,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經歐盟批準,通過產學研合作,首臺經編機落戶常州。此舉讓國內風機尺寸大長,功率從0.6兆瓦擴容到1.5兆瓦,如今正向2兆瓦進發(fā)。而數(shù)年之后,這類經編機也已實現(xiàn)國產。
身邊人倒在車間
“大風車”隨風飛轉、堅韌耐久,陳南梁終于創(chuàng)造出一件完全不同于布料的增強型紡織品,這也讓航天人找上門來。
一入“門”才知道,空間站系統(tǒng)屬于低軌道航天器,與地球雖近,但空間環(huán)境不好,不僅太空垃圾多,還充斥著“原子氧”,使鋁合金等金屬材料極易氧化報廢。而航天器大量配備的太陽能電池帆板,正是鋁合金制成的。用不會被氧化的玻璃纖維,經編“能源之翼”,能否替代兼具輕量和強度的鋁合金帆板?高品質玻璃纖維如棉紗般柔順,直徑必須達到5微米,約常規(guī)產品四分之一粗細。這一級別的產品國外雖有,但絕不出口。
航天任務如山,3月之內要交出小樣。那3個月正是全年最熱的3個月,陳南梁等五六個人整天泡在常州工廠里。出于多年來經編風機葉片積攢下的合作關系,工廠的車間就為陳南梁開過夜,直到凌晨兩三點。
那是一段最痛苦又最亢奮的日子,陳南梁根本不想睡覺,也一點覺不到累。俗話說“給多少料、織多少布”,可紡機剛一開動,往往最初的幾十米是廢布。而這種航天用的玻璃纖維是如此稀缺,幾乎把陳南梁團隊逼上絕路。經歷了為期3個月的種種失敗,甚至身邊的博士生倒在沒有空調的車間直冒冷汗。可陳南梁硬是撐到了最后的成功——獲得合格樣品的那一天,他沒有睡著,第二天才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體力透支。
“天宮”終于有了新“翅膀”,這種經編網格剛中帶柔,形成中空結構,不僅散熱性能好,而且可以雙面發(fā)電。陳南梁自豪地說,天宮一號解決了光電供能和長期留軌問題,相比2年設計壽命,可大大延遲“退休”。
在這次“太空紡織革命”中,陳南梁及其合作者自主設計和制造了特種經編機,3年攻關期間取得七八項發(fā)明專利。基于這套研發(fā)系統(tǒng),陳南梁剛剛向航天系統(tǒng)交付金屬細絲經編而成的衛(wèi)星天線,其直徑可達32米,遠遠大于衛(wèi)星本身。比起鋁合金制成的鍋蓋形小天線,它輕巧結實,信號反射面積和效率大增。
“如今才發(fā)現(xiàn),這個航天產品的經編世界似乎是無限的,還可以做出很多東西來。”從自己手中“編造”出全新事物,年屆半百的陳南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接近大學時的夢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