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儲機制待調整 相關作物將回歸市場定價
隨著2014年中國將取消具有爭議的大豆及棉花收儲機制,改以直接補貼農戶的消息傳出,12月30日,連豆盤中大幅下挫。其中,豆一1405和1409合約一度觸及跌停;而棉花不為所動,跌幅不明顯。
直補的方式將通過產業鏈的上游種植緩解的變動來實現市場引導大豆和棉花的供求變動,從而實現市場定價,改變以收儲等行政手段對供求和價格施加影響的非市場行為。在當前的高企的大豆價格和棉花價格背景下,一旦直補正式實施,那么價格將實現內外價格回歸,以及價格虛高的水分將被積壓,對抗不斷入侵的外資企業,改變相關產業內外市場割裂的不正常現象。
從大豆收儲政策設計來看,收儲政策主要傾向于保護豆農而達到保障大豆種植面積的目的。但是近年來,中國大豆種植面積持續下降,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大豆收儲政策自2008年開始實施,而中國大豆播種面積從2008年的1211.8萬公頃降至2012年的970.9萬公頃。最為明顯的是,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大幅萎縮。黑龍江大豆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黑龍江大豆播種面積縮減到3372萬畝,較往年減少527萬畝。
此外,相對于收儲價格的上漲,農民種植成本上漲得更快,豆農種植意愿下降。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大豆種植每畝總成本為578.2元,而2008年收儲啟動時只有347.99元。隨著化肥、人工和土地成本上升,收儲價格的提高并不能讓豆農收益。
況且,一味提高收儲價格,國外進口來的大豆報價也會相應提高。這實則變相地補貼了國外的供應商,國內油廠受損不說,進口大豆依然蜂擁而至。如果說十年前社會爭論的焦點是要不要進口大豆,那么現在的焦點已經變為要不要拋棄國內大豆生產,要不要保護國內大豆產業的問題。過快增長的進口,外國大量的補貼,明顯的傾銷行為,使得中國大豆產業逐漸淪陷。
如果實施直補情況就不一樣。直補將會擠壓外資企業哄抬豆價、打壓中國大豆壓榨企業的行為。收儲政策之所以豆農不受益,就在于中間商投機,以及豆農屬于小散,無法大規模交儲的現狀。直補將提高農民的種植收益,對于緩解當前中國不斷萎縮的大豆和棉花種植面積有積極的作用。如果每畝直補100元,那么中國國產大豆與國外大豆的競爭處于弱勢的情況出現轉機。因為國產大豆是非轉基因,主要用于食用,而進口大豆全部為轉基因大豆,主要壓榨飼料用豆粕和食用的豆油,二者存在互補性一面。
棉花產業方面,收儲也導致中國棉花、紡織和服裝行業陷入困境。目前棉花產業陷入困境,產業多個主體都沒能獲益。目前棉花產業問題的焦點就是棉花原料成本太高,需求又不旺盛。近3年國家收儲政策實行下來,棉花行業是在走下坡路。國內棉花價格遠遠高于國際市場價格,國內棉價明顯高估。
因此,如果對于棉農進行直補,那么在國內畸高的棉花價格將會出現先破后立的走勢。即在進口棉價的沖擊之下,國產棉花價格先向國際棉價考慮,在直補的政策支持下,棉農受損失也有限。稍后,國內外市場連起來之后,國際棉價也會上漲,從而形成新的均衡價格,棉花價格將由全球供求定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