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政取消棉花收儲改直補 國內棉價或跌15%
在國內棉企因棉價過高不得不去爭奪進口棉配額的背景下,國家發改委已確定把新疆作為棉農直補政策的唯一試點區域。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棉花收儲政策并不能保證棉農能拿到國家補助,相反,大部分利潤都被中間商賺取了,采取直補的方式至少能保證棉農能直接獲得好處。
回顧2013年,國家出臺了棉花的收儲政策,保證棉農的利益,這也造成了國內外棉價嚴重倒掛,削弱了下游紡織制造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有消息稱,自2014年起,國家將取消臨時收儲政策,以新疆作為試點實行每畝380元的直補政策。對于這一傳聞,部分棉農表示有些失望,因為和2000元/畝的植棉成本相比,380元/畝的標準離期望值有些遠。
但有業內人士分析,如果補貼標準為每畝380元,那么按照新疆的平均單產計算,每公斤籽棉大概能得到1元的補貼。若2014年新疆籽棉的收購價維持在每公斤8.5元左右,按此計算,如果下一年度籽棉的價格能夠達到7元/公斤,那么加上1元/公斤的補貼,棉農就能保證成本,而且略有盈利。如果按目標價格補貼達到9元/公斤,那么比現在每公斤高出0.5元左右,雖然幅度不大,但相比收儲政策收益仍有所提高。
有業內人士認為,新政策出臺后,預計國內棉花價格跌幅為15%,國內外棉價差將會收窄,棉價下跌將長期利好下游棉紡企業。
但是,因當前政策的不明朗以及不確定性,多數棉紡織企業仍然信心不足。有分析指出,國內棉花的政策走向無非兩種,一是國家繼續實行收儲,二是完全放開棉價,由市場定價。
山東省德州市棉花協會秘書長馬俊凱曾向媒體表示,目前國家的態度很明確,一定要確保新疆的棉花價格,國內其它地區的棉花價格完全放開,由市場定價。他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家繼續收儲力不從心。
“事實上,美國等國外客戶都在等待中國棉花收儲政策的落實,觀望一下棉花未來的價格再下訂單。”一位棉企銷售人士向記者表示。
“棉花價格、棉花政策可能比過去兩年更難預測。”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在2014年中紡圓桌論壇上指出,今年的新棉上市以后,盡管國家不再收儲了,然而因為國庫里還有1300萬噸棉花,相當于存儲了兩年多的棉花產量,需要用幾年的時間來消化,而國家目前消化的手段只有一個,即進口配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