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新政成小微企業外貿發展“助推器”
記者近日從海關了解到,去年以來,海關推出系列扶持小微企業舉措,新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加工貿易貨物監管辦法》也帶來政策利好,濰坊市外貿小微企業發展態勢良好。2014年,濰坊市新增海關注冊小微企業963家,全年小微企業外貿貢獻度超600億。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產能是困擾金城服裝有限公司“幸福的煩惱”。當地海關在了解到企業困難后,給企業開出外發加工的“藥方”。同時結合新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加工貿易貨物監管辦法》,為企業進行了詳細的政策講解。新實施的加工貿易監管辦法規定,除全工序外發加工外,海關對企業外發加工業務不再征收保證金。新辦法還取消了對外發加工承攬者的限制條件,自然人或私營業主也可承接外發加工業務。
“對癥下藥”讓企業發展頑疾“藥到病除”。因當地有生產加工服裝的傳統,企業順利地把接到的訂單分給企業周邊村鎮里的農戶或小作坊,自己只負責提供原料和把控質量,企業產能瞬間擴大數倍,外方訂單如期完工。該公司總經理金明向記者介紹:“受益于外發加工新政的實施,僅免保證金一項,每年將為企業減少上百萬元的資金占壓。”
不僅如此,接受訂單的下游企業也成為受益者之一。濰坊茂源服飾公司總經理李峰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已承接外發加工訂單10余個。以前我們連承接外發加工的資質都沒有。這已經給我們帶來了80多萬元的直接收益。”海關外發加工新政產生“以小帶小、以小帶微”的連鎖反應,加工貿易企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近年來,濰坊海關針對小微企業基礎薄弱、起步較低的特點,采取了設立農產品綠色通關窗口、小微企業預歸類、無紙通關、上門查驗、設立微信公眾服務平臺等全方位、立體化的服務舉措,營造寬松便捷的通關環境。同時結合企業走訪和集中政策宣傳,最大程度地宣傳推介海關政策,受益小微企業有800余家。
相關鏈接:
據南京海關統計,中國加入WTO之后,江蘇步入外貿高速發展期,2001年至2007年,其外貿年均增速沖到37.7%;國際金融危機后,2008年至2014年,外貿年均增速“跳水”至6.2%。
2014年當年,江蘇進出口額達34635.2億元、增長1.3%,占同期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3.1%。
“增長1.3%”,已是江蘇龐大外貿“體量”竭力爬升的結果。相比之下,第一外貿大省廣東遭遇外貿“滑鐵盧”:上半年曾墜入月跌38.7%的“深跌”通道,經下半年極力拉升,全年外貿總額仍是“下降2.5%”。
過去,中國省份間“競賽”一度白熱化,外貿曾是“出力”拉動當地經濟中最強有力的“馬車”之一。舊日情形今不再。南京海關綜合統計處處長唐仁軍認為,“外貿在高基數上高速攀升、貢獻當地已愈發吃力。”
對外貿易內部結構悄然變化。據海關統計,2014年,江蘇實現了自中國“入世”以來該省歷史上一般貿易進出口規模首次超過加工貿易規模,一般貿易成該省第一大對外貿易方式。同時,便攜式電腦、集成電路、液晶顯示板出口下降,鋼材、太陽能電池出口明顯增長。
“轉型升級的磨合陣痛期,可能打壓正常生產、貿易的增長速度,這會是一個中長期的過程。”唐仁軍說。以制造業基地、江蘇昆山為例,昆山在現有的代工領域,承接了大量手機及電子閱讀器的訂單,并且正逐漸形成以液晶為核心的產業鏈。
多位海關工作者認為,或許,新型貿易業態將成為外貿增速“慢爬”新的突破口。唐仁軍表示,推進中的蘇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在建具備網絡功能的進口交易中心、南通疊石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臺灣進口貿易商務平臺等,都是未來能否帶動外貿的新看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