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政策有助小微企業直接走向國際
近年來我國外貿增速放緩,跨境電商異軍突起,正逐漸成為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2014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約4.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3%。其中,出口占比約85.4%。
"跨境電商縮短了傳統的供應鏈,有效降低中間環節成本,是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新渠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認為,中小微企業借助電商平臺參與全球貿易,直接面對客戶個性化需求,有助于他們從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這與"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大方向相符。
業內人士指出,跨境電商迅猛發展,客觀上對物流、通關、支付、結算等環節提出新需求,而監管方式的滯后使一些跨境電商經營者游走于"灰色地帶",這不僅制約了行業健康發展,也給正常的貿易秩序帶來隱患。
此次出臺的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關、檢、稅、匯、金融五個方面的支持措施。
"電商出口業務結匯一直是個難題,此次發布的新措施無疑是利好,希望相關實施細則盡快落地。"浙江義烏的一家外貿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企業正計劃開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希望相關稅收政策盡早明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臺的意見還就培育一批公共平臺、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和自建平臺,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培訓,規范跨境電子商務經營行為,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和加強多雙邊國際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阿里巴巴旗下一達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副總經理肖鋒認為,過去有的外貿企業由于規模小而無法獲得優惠的流通服務待遇,通過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讓小企業享受大服務,通過改善交易條件、簡化交易流程、提供信用保障,更多中小微企業將有機會走上前臺直接面對國際消費者,有利于做大做強自有品牌。
"如果沒有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外貿的情況將不堪想像。"在6月18日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對媒體表達了他對外貿形勢的憂慮。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5月,全國進出口1.97萬億元,同比下降9.7%。5月份外貿進出口依然出現雙降,而進口降得更多一些。據悉,在傳統進出口下滑的情況下,跨境電商成為中國推進外貿發展的新渠道。
沈丹陽認為,就出口而言,外需持續低迷、傳統競爭優勢減弱、部分主要市場國家的貨幣兌美元大幅度減值,成為當前我國出口穩定增長中面臨的三個最大壓力。他透露,現在商務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新的措施,重點是幫助企業減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