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拳”回應TPP 讓“小伙伴們”驚呆了
10月5日到10月19日,只有短短的14天時間。但一切,似乎都發生了逆轉!
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12個談判國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部長會議上達成基本協議,同意進行自由貿易,并在投資及知識產權等廣泛領域統一規范。這意味著,規模占全球4成的巨大經濟圈將應運而生,而中國被排除在外。
隨即,“TPP陰謀論”和“中國被孤立論”充斥了自媒體。甚至有人危言聳聽:中國將被迫再次進入閉關鎖國狀態。
當時我就撰文指出,TPP里有陽謀(有明確針對中國的因素),但沒有多少陰謀。中國不排斥TPP,美國和日本雖然不愿意看到中國成為發起國,但也不排斥中國加入TPP。我甚至斷言,習奧會前后,中美高層對TPP問題有默契(《中國將被孤立?中美在TPP上或早有默契》)。當然,這個說法受到了一些讀者的質疑。(下圖:12個TPP發起國示意圖)
2013年起,中國先后設立了上海、廣東、天津、福建4個自由貿易實驗區,實驗的核心內容,其實就是TPP推銷的貿易規則,其中包括負面清單制度、準入前國民待遇等。這說明,中國早就厲兵秣馬,準備適應未來的新的國際貿易規則。
此次國務院發文高調試驗“負面清單制度”,而且還準備在2018年以后全面推廣,可以說是為了應對TPP,但意義又遠遠超過了TPP.因為中國政府已經把這項國際新規則,同時在國內面向民企推廣,而且把它作為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抓手”。
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再次以實際行動,向國內外宣示了兩件事:第一,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第二,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推進對外開放。
此舉力度之大,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包括美國和日本!
今天,我的預言獲得了證實:中國政府網全文頒布了國發〔2015〕55號文,這份文件的標題是《國務院關于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在這份極其重要的文件背后,還有一份題為《關于開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的附件。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文件的簽署日期是10月2日,也就是TPP談判獲得實質性突破的前3天!
這份文件要求:從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全國)部分地區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含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積累經驗、逐步完善,探索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及相應的體制機制,從2018年起正式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
那么什么是“負面清單制度”?國務院先試點、然后在全國推廣,意味著什么?這跟TPP又有什么關系?
事實上,美國倡導的國際貿易新秩序,包括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其核心規則就是由“負面清單制度”和“準入前國民待遇”構成的。
眾所周知,國家和國家之間貿易的時候,都希望自己多保留一些壁壘,多占對方一些便宜。國際間貿易,經歷了從貿易保護、局部開放到全面開放的過程。早期的貿易協定里,一個國家一般會宣布允許外資搞什么產業、不能搞什么產業,但帶有很大的模糊性,在實際操作中可以使用裁量權。
“負面清單制度”,就是要求一個國家把不允許外資參與的項目等,詳細列舉清單。不在這個清單上的,都要允許外資參與。清單的長短,就成為談判時關注的焦點。這樣,搞貿易保護主義的空間就被壓縮了。
所謂“準入前國民待遇”,是說從外資企業設立、審批階段就要享受國民待遇。這是因為在過去數十年操作中,一些國家雖然給了外資國民待遇,但在外資企業設立的過程中“設門檻”,“搞埋伏”。換句話說,進門之后可以自由自在,但我輕易不讓你進門。而“準入前國民待遇”,其實就是拆除進門的限制。
美國自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區設立起,逐步建立了一套新的貿易規則,“負面清單+準入前國民待遇”就是其核心。當然,還有勞工權益、跨國公司權益、環保、國企等方面的規定。
在國際規則上,中國不是“逢美必反”。汪洋副總理在去年年底訪美的時候就說:“中美是全球經濟的伙伴,但引領世界的是美國。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美國已經主導了世界經濟的體系和規則。中國對外開放意味著我們愿意加入這個體系,基本承認這些規則,也愿意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此次“習奧會”的成果清單也印證了上述說法。正因為如此,美國對中國的“一帶一路”、“亞投行”等戰略公開表示支持,并送給中國了一份大禮:洛杉磯到拉斯維加斯的高鐵項目。中美新興大國關系的成果,讓很多希望看到中美對抗的狂熱分子感到失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