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檢總局:2015年進口棉花存在6大問題
近期,國家質檢總局在其門戶網站上公布了《2015年度全國進口棉花質量狀況》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通報了2015年度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進口棉花監管方面的統計數據和信息。
了解到,2015年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檢驗進口棉花6317批,147.53萬噸,貨值共計26.75億美元;較2014年批次減少33.20%,重量減少47.16%,貨值減少54.84%。2015年全國進口棉花來自世界各地36個國家和地區;按進口棉花重量排序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烏茲別克斯坦、巴西位居前五。
2015年進口棉花總體到貨質量狀況并不容樂觀,除馬克隆值不合格率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品級、長度、強力不合格率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高。棉花四大評價指標品級、長度、馬克隆值、纖維強力總體平均不符合率分別為14.72%、6.65%、3.19%和4.84%。檢驗檢疫機構對外共出具品質索賠證書4412份,品質索賠金額為2037.10萬美元;對外出具重量索賠證書5336份,重量索賠金額為2168.69萬美元;兩項共計對外索賠4205.79萬美元,占進口總貨值的1.57%,為國家和企業挽回了巨大經濟損失。
白皮書顯示,2015年檢驗發現的進口棉花存在問題主要有:
一是存在多個產地、多個批次的棉花并批銷售,導致一致性難以保證,造成降級。
二是憑樣成交的小樣與實際到貨棉花的質量差異過大。
三是棉包包裝不規范造成棉包污染,品質下降。
四是短重現象嚴重,并且部分批次存在短裝現象。
五是存在混雜廢棉、異性纖維、霉變、板結等現象。
六是少數境外供貨企業,不講誠信,弄虛作假。
質檢總局對進口棉花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結合我國國內棉花需求以及進口棉花發展趨勢,采用信用管理、到貨檢驗等多種措施確保進口棉花質量。
據介紹,信用評估管理制度的實施促使境外企業強化供棉質量控制和管理,從源頭上提高棉花質量;促進境外企業誠實守信的經營,打擊或約束不法經營企業的行為,規范貿易秩序。
目前我國進口棉花總體質量水平穩步發展,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新的經濟發展形勢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需要檢驗檢疫部門密切關注進口棉花的質量狀況與貿易發展趨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