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紡織新增產能與銷售利潤率反觀棉花市場
棉花市場與紡織市場就像魚和水的關系一樣,兩者既是有機統一的,又是相輔相成的,誰離開誰都寸步難行。
近日發布的USDA展望論壇初步預測,2019/20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預計繼續增長1.5%,達到1.255億包,中國2.0%的消費增速略高于全球平均增速,用棉量為4130萬包。而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的3月份全球產需預測認為,2018/19年度,全球棉花消費增速預計減慢至0.04%,其中中國消費量預計為845萬噸,同比減少8%。以國外的預測作為參考,再來看看國內紡織市場運行情況。
一、2017年棉紡錠新增產能高于近15年、5年、3年均值,化學纖維新增產能低于均值
據Wind數據庫中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棉紡錠新增產能1249萬錠,較近15年(2002-2017年)棉紡錠年均新增產能1054萬錠高195萬錠,較近5年(2013-2017年)棉紡錠年均新增產能1027萬錠高221萬錠,較近3年(2015-2017年)棉紡錠年均新增產能1100萬錠高149萬錠;2017年,化學纖維新增產能251萬噸,較近15年(2002-2017年)化學纖維年均新增產能295萬噸低44萬噸,較近5年(2013-2017年)化學纖維年均新增產能409萬噸低158萬噸,較近3年(2015-2017年)化學纖維年均新增產能313萬噸低62萬噸(見表1)。
二、化纖價格抬升抑制產能擴張,棉紡錠環比增速高于化學纖維
據Wind數據庫中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以2002年為基期計算,棉紡錠新增產能與化學纖維新增產能整體維持此消彼長之勢,但自2015年以來,化學纖維價格抬升對其產能的增加起到了抑制作用,棉紡錠新增產能同比為正值,化學纖維新增產能同比為負值(見表2、圖1)。
國家統計局將在2019年10月公布2018年新增產能數據,筆者認為,考慮到價格對新增產能的影響,因2018年棉花價格(Cncotton B)與粘短(CNCotton VS)、滌短(CNCotton PS)價格走勢延續上年趨勢,預計2018年棉紡錠與化學纖維新增產能趨勢延續上年走勢的可能性極大,也就是說,2018年,棉紡錠新增產能同比仍將為正,化學纖維新增產能同比仍將為負(見圖1)。
以2002年為基期計算,棉紡錠新增產能同比變化幅度明顯小于化學纖維新增產能同比變化幅度。2011年以來,隨著棉花與化纖價格的先抑后升,年新增產能同比變化幅度趨緩,其中2015-2017年,化學纖維年新增產能同比變化均為負值(見圖2)。
三、紡織業銷售利潤率高于化纖行業
對企業來說,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的適宜水平是40%-60%。資產負債率反映債權人所提供的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重,以及企業資產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這一比率越低(50%以下),表明企業的償債能力越強。
據Wind數據庫中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首先,2008-2018年,紡織業資產負債率與化學纖維制造業資產負債率的走勢基本相同,但兩者波動區間存在差異,紡織業資產負債率在50%-60%之間波動,化學纖維制造業資產負債率在55%-65%之間波動(見圖3);其次,紡織業資產負債率與化學纖維制造業資產負債率兩者間差距收窄后放大再收窄,其中從2009年起逐漸拉大,2016年后又逐漸收窄,但仍大于2008年差距最小時的水平(見圖4)。
但兩者的銷售利潤率差距在2017年后逐漸收窄,且大多數時候化學纖維制造業的銷售利潤率大于紡織業銷售利潤率。2008-2018年,(化纖-紡織)銷售利潤率大于0只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出現在2010-2011年,第二次出現在2017-2018年(見圖4)。
同樣,價格因素對銷售利潤率產生了直接影響,2010-2011年,棉價創出歷史新高,一度突破2萬、3萬整數關口,化學纖維制造業的銷售利潤率隨著棉價的飛漲一度超過紡織業銷售利潤率,2017-2018年棉價低于粘膠短纖價格,致使紡織業銷售利潤率低于化學纖維制造業銷售利潤率(見圖5)。
四、棉花面積力爭穩定在5千萬畝利大于弊,不宜過分看空
1、供給增加預期似乎對市場形成壓制
從新增產能、資產負債率,以及銷售利潤率來看,紡織業與化學纖維制造業經營情況尚可,其中棉紡錠新增產能大于化學纖維新增產能,紡織業銷售利潤率高于化學纖維制造業,但價格因素在其中起到了尤為重要的作用。
農業供給側改革、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以及儲備棉輪出政策的實施,對紡織原料價格的穩定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農業部發布的《2019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提出,促進棉花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鼓勵規模化生產,力爭將棉花面積穩定在5000萬畝。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在國家政策扶植下,新疆的植棉面積走勢相對平穩,且呈現小幅增加之勢,但全國的植棉面積從2015年以后,連續3年位于5000萬畝的水平線以下,即便是2019年后新疆植棉面積的繼續增加有可能拉升全國植棉面積超過5000萬畝水平(見圖6),從供給增加對市場的影響來看,似乎對棉花市場會形成壓制。
2、美國再工業化、美國智能紡織品年增長率的不斷提高或將使紡織行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筆者認為,近一兩年,中國消費的相對穩定和新增產能的提高將為國內市場提供有力支撐,但是未來5年、10年應關注智能制造對紡織業的影響,尤其是美國再工業化的進行,若服裝制造業實現回岸制造,將使得美國智能紡織品的年增長率不斷提高,機器縫紉技術的廣泛推廣,將使得外包于中國、越南等勞動力大國的訂單減少,對中國的紡織業帶來沖擊,紡織行業或許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加快中國紡織業智能制造的進程顯得尤為重要。
與此同時,保護棉花種植面積的穩定也至關重要,主要是因為,如果紡織行業智能制造進程的加快將改變現有的市場格局,一旦中國智能制造的水平低于全球、低于美國,則美國再工業化將提升棉花用量,減少外包,在失去比較優勢的情況下,中國只能繼續發展內需市場,甚至加大反哺農業力度,中國棉花出口量大于進口量的局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出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