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棉價有所企穩 市場關注需求復蘇(2020年5月4-8日)
“五一”長假期間,國際市場波動不大,節后國內棉價初現企穩跡象,市場仍然聚焦于下游消費復蘇情況。
一、國內棉價有所企穩
本周,國際原油價格連續反彈,帶動大宗商品市場情緒回升,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上周美棉簽約量保持旺盛,裝運量大幅增加,國際市場氛圍偏暖,長假期間ICE期貨先跌后漲,但歐美國家在疫情未完全控制的情況下急于復工,為后市埋下隱患。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11705元/噸,較前周上漲115元/噸,漲幅1.0%;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市場價格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均價11402元/噸,較前周下跌14元/噸,跌幅0.1%。紐約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56.27美分/磅,較前周上漲0.43美分/磅,漲幅0.8%;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均價66.04美分/磅,較前周下跌1.49美分/磅,跌幅2.2%,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1685元/噸(按1%關稅計算,含港雜和運費),較前周下跌241元/噸,跌幅2.0%,價差較前周縮小227元/噸。
二、棉紗價格延續弱勢
本周,下游棉紗市場延續弱勢,坯布出口訂單改善不大,市場成交表現仍然一般。常規外紗高于國產紗925元/噸;滌綸短纖價格下跌29元/噸至5593元/噸。
三、后市展望
本周,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允許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延緩繳納所得稅,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和財政部長通話,雙方表示要推動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落實,并保持溝通協調,顯示近期國際宏觀環境較為穩定,但美國4月非農就業數據創大蕭條以來最大降幅,以及美元指數在美國財政部創紀錄的再融資規模刺激下走強,也對棉價造成一定壓力。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服裝出口額同比下降20.2%,其中4月出口額同比下降30.3%,降幅較3月擴大,證實了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紡織行業造成的沖擊仍在繼續發酵。近期恰逢天氣炒作窗口,國內期貨盤面顯示出部分沖高欲望,但在全球庫存居高不下和棉花消費復蘇緩慢的市場背景下,價格上行阻力較大,市場參與者對消息擾動還應保持理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