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黔江打造蠶桑全產業鏈 “吐”出8億元產值
1月27日,黔江區濯水鎮蒲花社區千畝蠶桑種植基地內,刷白防害等冬管工作正進入尾聲,村民們收枝、翻土,桑園里一派繁忙景象。
黔江區是我市規模最大的蠶桑養殖基地。但在過去,由于養蠶產繭效率相對較低、產業鏈較短等因素,桑園撂荒的現象時有出現。
2020年,在山東省日照市的協作支持下,日照海通繭絲綢集團入駐黔江,并注冊成立重慶海通繭絲綢公司,助力當地構建起栽桑養蠶—繅絲—織綢—桑蠶生物資源加工—外貿—桑旅融合的蠶桑全產業鏈,年產值達8億元。
蠶桑養殖面臨四個短板
黔江自古就是蠶桑之鄉,據《黔江志》記載,當地栽桑養蠶已有250多年歷史。
2001年,黔江區依托第一輪退耕還林試點和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將蠶桑產業納入三大農業支柱產業,探索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逐步成為重慶市規模最大的蠶桑養殖基地,種植面積達9.5萬畝。
“然而,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我們的蠶桑產業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存在著四個短板?!鼻瓍^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首先是蠶桑投入不足,產業基礎設施薄弱,加上管理技術落后,養蠶產繭效率相對較低。
其次是產業資源開發尚未形成規模,基本處于初級加工階段,產業鏈較短、外銷市場不廣。
再次是創新投入不足,無論在前端種桑養蠶,還是后端加工轉化,依然沿用傳統方式和老舊裝備。
另外,蠶桑產業的新產品開發不夠,品牌帶動效應不強。
引入山東企業鞏固發展3萬余畝桑園
日照海通繭絲綢集團是國內蠶桑行業的頭部企業,生絲年生產能力2500噸。
2020年,該公司進駐黔江區,注冊成立了重慶海通繭絲綢公司,建立了標準化廠房,配置繅絲設備和蠶繭干燥設備,以“公司+基地+農戶”方式,在金溪鎮、石家鎮、水市鎮、水田鄉、白土鄉等11個鄉鎮,鞏固發展3.69萬畝桑園。
為了保障蠶農的效益,黔江區推行政府支持基地建設、企業主導基地管理、蠶農自主生產的基地建設模式,在全國率先試點整區蠶繭收益保險,實行“收購價+保險收益+生產補貼”政策。
在該政策的支持下,黔江蠶繭收購均價從35元/公斤上漲至50元/公斤,鮮繭收購價同比增幅達42.8%,蠶農每擔鮮繭收入達2500元。
黔江區還創新蠶桑產業生產技術體系,與重慶蠶科院黔江分院以及日照海通繭絲綢集團等企業合作,攻克解決了分批次養蠶安全間隔時間及晚秋養蠶套養與加溫問題,拉長養蠶時間,提高單位產繭量。
延伸產業鏈條將蠶?!罢ジ沙詢簟?/strong>
在日照市的協作支持下,黔江區培育了重慶弘凡農業、君泓食用菌種植場、重慶坳香情香燭公司、重慶伍柳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初步形成蠶繭、絲綢、桑食品(桑枝菌、桑葉面、桑茶等)、桑藥、蠶蛹高蛋白食品、絲綢博物館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
例如,重慶弘凡農業將廢棄桑枝加工成食用菌培養料,用來生產桑枝黑木耳、桑枝平菇、香菇和桑枝秀珍菇等,年產桑枝香菇100噸,桑枝木耳300噸,香菇醬20萬瓶,綜合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
又如,黔江區利用魯渝協作資金310萬元,加上重慶漢珍玉絲有限公司自籌的400萬元,在石會鎮工農村興建規劃建設桑葉黑茶、桑葉面生產線,水洗蠶絲被和蠶沙枕組裝生產線。
此外,黔江還在濯水古鎮建立武陵山絲綢博物館,在太極市級蠶桑小鎮建成蠶桑文創體驗館,展銷服飾、伴手禮等絲綢產品以及絲綢生產工藝和黔江桑蠶文化。
?。▉碓矗褐貞c日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