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關注本年度印度等區域棉化市場交易現狀
印度棉花協會(CAI)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24年度(9月結束)該國棉花出口量料為260萬包,持平于上個月預估(銷售年度前九個月的棉花出口量增長了68%,7月、8月出口量同比增長表現仍很強勁),而去年同期僅為155萬包。棉花盈余增加,加上孟加拉國和越南等國的需求加速回暖,導致印度出口激增。
印度馬哈施拉特拉邦、古吉拉特邦等地部分私人棉花加工企業及出口商認為,2023/24年度印度棉花出口總量將超過280萬包,高于CAI報告預測近20萬包。除了對孟加拉、越南、中國出口增幅較大外,巴基斯坦、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用棉企業對中低指標低價印度棉的詢價/采購也“差強人意”。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度以來(2023.9-2024.7)我國累計進口了8.6萬噸印度棉(其中2024年1-7月累計進口7.3萬噸),雖然同比增長320%,增幅僅稍低于澳棉(澳棉同比增長的370%),但大大領先于美棉、巴西棉。不過,由于2022/23年度印度棉進口基數太低,本年度印度棉進口量“只見高不見遠”,賺了增幅但沒有賺數量。
業內分析認為,港口保稅、即期及船貨印度棉性比價較低,對用棉企業吸引力不足。近兩日青島、張家港保稅印度手摘棉S-6 1-5/32(強力29GPT)凈重一口價81美分/磅,而保稅巴西棉M 1-5/32(強力29GPT)報價79.10-81.10美分/磅,而美棉31-3/21-2 36(強力30GPT)也僅81.21-81.71美分/磅。
同時,近幾年古吉拉特邦S-6受天氣、品種、管理水平等因素影響,等級、品質指標下降較為明顯,對中國涉棉企業的吸引力不足。
紡企反饋,因S-6品質、顏色級下滑比較突出,不適合做為紡中高支棉紗的配棉。此外,土耳其、哈薩克斯坦、阿根廷、墨西哥、蘇丹等產地棉花不僅對中國裝運/保稅量越來越大,而且對印度棉的替代性越來越強。小眾產地棉花資源的快速增長,有力的滿足了“短單、散單、小單”需求,搶占印度棉市場份額的勢頭偏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