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運動市場不可忽視 但今年過節運動品牌“姿勢”不行
在女性群體中尋找增長機會,早已成為運動品牌商的共識。
3月7日,唯品會、艾瑞咨詢和GQ實驗室發布的《中國中產女性消費報告》顯示,目前國內中產女性規模達到約7746萬,她們追求體面生活,購買力強勁。無論在一二線還是中小城市,“健身鍛煉等體育類支出”都是女性主要開支之一。
而在2018年的天貓大數據報告中,年內購買跑步全套裝備的女性用戶增長比率高達1389%。阿里體育電商平臺的女性消費者占比,則是從2017年的33%提升至2018年的43%。
在近年女性健身風潮興起之前,品牌商們將80%的研發和推廣等資源投放在男性市場,女子產品更多作為延伸出的附屬品。但現在,體育市場再也不能忽視女性的力量。
每一年的3月8日前后,無論是原名“婦女節”,還是現在的“女生節”、“女王節”,無疑是運動品牌營銷的好時機。不過,與美妝、服飾等領域相比,今年的節日前夕,運動品牌大都熱度欠缺,宣傳“姿勢”也大多四平八穩。
這一回合,擅長社會議題營銷的耐克,幾乎呈現出一枝獨秀的態勢。
針對女性話題,耐克近期發布了兩支廣告片。其中,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插播的《Dream Crazier》短片,受到全球市場的熱烈響應。
這部時長90秒的短片,由網壇女王小威廉姆斯配音,匯集了一眾女性運動員的真實影像。畫面快速切換她們在賽場上拼搏、落淚和怒吼的瞬間,向外界傳達女性群體應得到尊重和支持的信息。
廣告面世之后,Youtube瀏覽量迅速上漲。“女人跑馬拉松是瘋了”,“女人成為NBA的教練是瘋了”,“生孩子后回來繼續比賽也是瘋了”……耐克廣告代理商W+K的文案設計獲得諸多贊賞。
值得注意的是,《Dream Crazier》的出鏡運動員不乏爭議點——南非雙性人塞門亞一直面臨“是不是女性”的爭論,WNBA山貓主教練謝麗爾·里夫憤怒甩衣一幕亦曾遭受質疑。利用這些爭議點,耐克聰明地在社交媒體引發二次話題傳播。
針對中國市場,耐克推出的另一支廣告片,同樣以女性平權為主題。相較于《Dream Crazier》,這部名為“看看過頭的力量”的短片,情節設計則有些落入俗套。
“越是被說過了,我們越是要繼續。”
該片由網球名將李娜為首,展示一眾女性運動員面對旁人的勸導時,堅持不被安排的人生態度。
全程旁白用壓低嗓音的方式,模仿外界對女性的教唆:“溫柔點”,“強勢過頭了”。最后,李娜代表所有“不安分”的女性面對鏡頭表示:“越是被說過了,太過了,我們越是要繼續。”
與此同時,耐克以“管什么分寸”為主題發布五張宣傳海報,亮相的分別是女足國腳王霜、國家女籃隊員邵婷、五星拳王蔡宗菊、香港跳高名將楊文蔚以及攀巖愛好者郭妮娜。
耐克希望短片海報傳達出突破女性刻板印象,以及引導女性活出自我的價值觀,但由于表達方式過于保守,以至于傳播效果出現偏差——從反饋情況來看,有人受到精神鼓舞,也有人感覺內容太生硬和牽強。
負面觀點集中在——運動員的突破關乎競技精神,實則無性別差異。短片卻預設女選手比男選手更不容易,被解讀為已經隱藏和承認男權觀念,并不妥當。
2018年11月,耐克大中華區總經理董煒曾在接受界面采訪時表示,耐克女性品類的業績回報顯著,過去40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近年女性業務的增速已經超越男性。
她提到,目前耐克在女性市場著重建立情感聯系,“我們和所有女性消費者分享她們那些鼓舞人心的故事,都是能產生共鳴的名字,對品牌的消費者群體有著直接影響。”
相比于耐克強調女性強悍的一面,阿迪達斯則繼續扮演暖男角色,在價值觀上突出“小我”。
作為“就憑創意”營銷系列的一部分,今年,德國品牌帶來“由我創造”的主題,鼓勵女性取悅自我和塑造自己。阿迪達斯旗下運動潮牌Originals,則以“真我自定”為口號:“不管你是哪種女孩,都能找到自己的舞臺。”
2014年,阿迪達斯正式布局女性市場,將女子產品從訓練品類中分離,聘請Lululemon前首席執行官Christine Day作為戰略顧問。
從早期的“姐妹運動”到“真我自定”等概念,阿迪達斯在女性營銷上更注重個人情感關懷,專業運動和社會性話題則停留在淺層次。今年,阿迪達斯在婦女節話題上保持一貫作風,借勢力度較小。
除此之外,以女子產品為主的Lululemon打出“練出女子力”的口號,Under Armour呼吁“活出美力”,PUMA強調要活成從“小甜心”到“女王范”的多彩女性姿態。本土品牌中,安踏宣揚沖動就去運動。
總體來看,除了耐克廣告片收獲眾多關注之外,其余品牌的話題缺乏亮點,多停留在文案設計的層面。
無論品牌以各種姿態為女性代言,還是將婦女節大肆宣傳為女神節,讓女性對其價值觀產生共鳴并轉為實際消費行為,顯然并不容易。
3月7日至9日,各大運動品牌都參與天貓“女王節”的折扣活動。有多少女性消費者愿意買賬,這是一份值得參考的成績單。
來源:界面 作者:羅盈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