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委印發: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面向新材料產業重點領域,以支撐科技成果轉化形成產業化能力為目標,支持地方開展中試平臺建設和能力提升,力爭建成300個左右地方新材料中試平臺,擇優培育20個左右高水平新材料中試平臺,打造專業化建設、市場化運營、開放式服務的中試平臺體系,支撐新材料產業中試服務能力和供給水平提升。
中試是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轉向工業化生產的過渡性試驗,是加速成果產業化的關鍵環節。中試平臺作為提供中試服務的創新載體,是開展中試的基礎和保障。通過中試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改進方案、提升質量,大幅提高成果產業化成功率。產品推陳出新迫切需要通過中試驗證解決產品可不可產、好不好用等問題。
數據顯示,當前規上工業企業中僅有37.3%開展了研究與試驗活動,仍有大量中小企業不夠重視中試驗證,尚未建設中試能力。已建立的制造業平臺也不同程度存在職能定位散、服務水平低、發揮作用弱等問題,難以有效滿足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為破解我國新材料領域中試平臺統籌布局不夠、建設質量不高、服務支撐不足等問題,兩部委在今年發布《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印發《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
《指南》圍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國戰略需求,著眼事關國家安全和經濟建設的關鍵短板材料、引領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前沿材料,聚焦“觸類旁通”效應明顯、行業進步帶動性強的關鍵共性技術,確定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的重點領域,包括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無機非金屬、前沿材料。其中,在石化化工領域,涉及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生物基材料、新型催化材料等關鍵材料;在無機非金屬領域,涉及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制備與成型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關鍵材料。
主要建設任務為基礎條件能力、技術支撐能力、公共服務能力。
《指南》提出四條建設路徑,一是支持采用靈活多樣建設模式。聚焦產業發展需求,以激發各方參與積極性、提升建設效率和運營活力為目標,支持企業、產業園區聯合科研院校等單位,因地制宜探索多樣化的建設運營模式,實現中試平臺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二是探索中試費用共同分擔機制。鼓勵中試平臺運營方、成果所有人、成果受讓人、產業園區、金融資本等,探索共同出資分擔中試費用等機制,明確各方的投入、知識產權歸屬和轉化收益分配比例份額,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三是健全中試平臺運營管理體系。引導中試平臺運營方規范對外服務承接程序和業務范圍,建立完善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租賃、技術中介、合作研發、合資成立公司,以及技術秘密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工作體系和制度流程。
四是形成中試平臺自我造血能力。支持中試平臺運營方利用技術服務所得、成果轉化收益、企業孵化投資回報等方式,取得服務收入,逐步增強自我造血能力,保障平臺可持續發展。鼓勵已建的專業自用型中試平臺面向社會有償開放使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