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底開始,整個歐美時尚圈都在或主動或被動地迎接著新一輪的改變,許多品牌將高層大換血,品牌全面調整管理戰略:換掉設計師!
今年年初,亞歷山德羅·邁克爾(Alessandro Michele)被古馳(Gucci)任命為創作總監,負責古馳所有系列的設計及品牌形象。法國開云集團任命聯合利華前高管格里塔·羅布賽克(Grita Loebsack)為奢侈品定制和皮件部CEO,將統領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巴黎世家(Balenciaga)、布里奧尼(Brioni)、克里斯托弗·凱恩(Christopher Kane)、斯特拉·麥卡特尼(Stella McCartney)、湯馬斯·麥耶(Tomas Maier)6個設計師奢侈品牌的工作;LVMH集團旗下品牌璞琪(Emilio Pucci)任命曾在華倫天奴(Valentino)、艾莉·薩博(Elie Saab)和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品牌任過職的格里馬爾迪毛羅(Mauro Grimaldi)為品牌新任CEO,這兩位CEO都將于9月份正式上任。來自賽琳(Céline)負責皮具、鞋履、硬配件、珠寶和太陽眼鏡的前設計總監Johnny Coca已于7月8日正式擔任瑪百莉(Mulberry)創意總監一職位,即將負責品牌男女裝皮革配件、鞋、成衣和軟配飾部分,同時也將負責監管品牌所有創意方面的形象。還有用慣了“性感營銷”手段的Abercrombie&Fitch Co.(簡稱A&F)也在日前公布了其新的核心品牌領導團隊名單,至少包括6位新任用者,包括備受尊重的設計師亞倫萊文(Aaron Levine),他此前曾在摩納哥會館(Club Monaco)擔任男裝設計部的副總經理,目前已經加入A&F男裝成為首席設計師。這些大牌背后的人事變動,從側面也反映出在新舊交替時刻里,時尚圈的權利版圖正在被重新定位。
拋棄了“性感營銷”的A&F品牌決策的改變,從某種角度也表現出該公司價值觀的更新。在新領導團隊上任后不久,A&F和 A&F kids的品牌總裁克里斯托安吉里德斯(Christos Angelides)表示:“特別當品牌的轉變正處于進展當中時,這些變化將會大大推動品牌的前進。”
但是,品牌換血就能換新生嗎?
隨著“去Logo化”的流行,Gucci作為早期主推Logo產品的受益者,近兩年也因此成了深受消費者“拋棄”的品牌,業績一直處于下跌之勢。但今年上半年Gucci的業績報告卻明顯超過了預期。新任創意總監邁克爾上任后的首個系列在時裝周上發布后,雖然也廣受關注與喜愛,甚至讓消費者重拾信心。但顯然,前任設計師系列產品進行的全線五折降價清貨對于拉動上半年銷售業績也是功不可沒的。
眾所周知,奢侈品的本質就是不去迎合市場,因而,即使降價也不會對消費者帶來多少排他性的品牌效應。而管理者的平衡術則現實地表現在維護品牌的奢侈形象和商業化的平衡上。
如此說來,品牌換血也好,換形象也罷,確實存在著不小的風險。比如,作為頂尖設計師奧斯卡·德拉倫塔(Oscar de la renta)的接班人,Peter Copping繼任后的日子并不好過。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前任設計師所創造下來的經典總像是一種堡壘,難以超越。人們總是不約而同地在他和前任之間進行對比,雖能找到不少與該品牌設計風格上的契合點,但被注入了“新鮮血液”的作品,似乎未能全面討好新舊客戶的歡心,得到的評價也是兩級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