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0多年前,湖州錢山漾一帶的先民開始從事、養蠶、繅絲、織綢活動,到如今,這個絲綢源起之地又開始著手打造“絲綢小鎮”。湖州和絲綢結緣了近五千年,湖州人也早早具有了從事和發展紡織業的基因。
昨天,92家湖州紡織企業整體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中國國際服裝博覽會、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上亮相,展出面積達到1800多平方米。
在湖州,紡織工業一直保持著湖州市第一大產業的地位。今年上半年,湖州地區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收入392.81億元,同比增長4.03%。湖州紡織工業在不斷傳承歷史的同時,仍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和較強的活力,從絲綢產品的一枝獨秀發展成為門類齊全、產業鏈較長、市場輻射面較廣的優勢行業。
在湖州展臺,不僅有從爺爺輩就已經傳下來的百年老絲廠,也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紡織面料輔料和針織服裝、童裝等。
雖然,幾年前的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席卷全球,使紡織產業受到影響。但是近年來,“一帶一路”、“絲綢小鎮”等機遇不斷,湖州的紡織產業也在轉型升級下探索著復興之路。
以絲綢為例,絲綢之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凌蘭芳介紹,絲綢產業現在面臨的主要瓶頸在于養蠶基本還靠農民,繅絲也仍舊是工人在水里一根根拉。產業升級的要求使這些“絲綢人”們將產業化養蠶和自動化繅絲提上日程。
這次,湖州紡織企業通過抱團參展和舉辦論壇,借力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邀請國內外專家深度解讀絲綢文明的歷史、文化和價值,分析紡織產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探討重新振興湖州紡織產業的思路和路徑。
今年以來,湖州貿易促進會也通過調研推薦國際性優質展會,組織扶持企業抱團參展,打響產地集群品牌,助力企業融入市場。8月,湖州國際商會建立了紡織絲綢專業委員會和服裝專業委員會,代言企業訴求,加強行業自律和合作,共樹行業品牌,拓展市場。
一個月前,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副館長王瑞代表中國館接受了來自湖州錢山漾的絲綢精品《世博情緣》和《吳興賦》。湖州市副市長董立新說,“從米蘭到上海,湖州紡織服裝行業在新常態下,通過弘揚傳統,增加信心,力圖加快轉型,重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