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墻內開花墻外香”的代表,丹麥知名時裝公司Bestseller A/S 綾致時裝集團(以下簡稱“綾致”)在1996年進入中國,憑借旗下四大品牌Only、Jack&Jones、Selected、Veromoda打開市場,甚至成為商場標配。綾致在電商領域的做法也很成功,記者曾報道過其在中國的全渠道實驗。
2015天貓雙11當天,綾致集團總交易額突破5.2億元,在服裝集團排名中位列第1。旗下Jack&Jones則奪得男裝類目第2名,而Only則是女裝類目第4名。可見,綾致在中國線上線下的發展得如火如荼。
不過,在ZARA母公司Inditex和H&M等快時尚集團的壓力下,綾致在國際市場的表現差強人意。
11月26日,綾致發布2014-2015財年年報。根據這份年報,由于對采購活動管控不嚴等原因,集團業績未達預期,收入增長8%,稅前利潤銳減41%至1.34億歐元。
記者就這份財報詢問了綾致時裝中國的相關負責人,得到了數據不予披露的答復,事實上,中國的業績并未出現在綾致的財報中。
對此,記者咨詢了杭州金道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張延來,“綾致時裝(天津)有限公司屬于有限公司,不像上市公司必須依法披露,所披露的內容由自己決定,而且從法律上他們是兩個獨立的實體。”
困局:綾致遭遇滑鐵盧
財報顯示,在截至7月31日的2014-2015財年,綾致錄得收入29.3億歐元,同比增長8%,稅前利潤為1.34億歐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集團首席執行官Anders Holch Povlsen指出,這一成績無法令人滿意,他表示綾致在中東、英國和加拿大的零售業務均虧損,斯堪的納維亞市場也不盡如人意。相比之下,綾致在中歐和南歐的表現還不錯。此外,人力及其它運營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對強勢美元對沖不足也影響了綾致的全年業績。
這一結果從綾致往年的財報也可看出端倪。近年來,國際快時尚品牌市場競爭愈加激烈,2013-2014財年,綾致總收入增長緩慢,僅為5%,約合27億元,稅前利潤約合2.282億歐元,增長了21%。
在與H&M以及ZARA母公司Inditex的競爭中,綾致落于下風,這兩家快時尚巨頭同期分別有9%和8%的收入增幅。
在歐洲,綾致也遭遇了挫折,2014年11月,在利潤暴跌50%的背景下,綾致表示將關閉歐洲的10家門店,在當時,歐洲市場約占綾致集團收入的10%。
在更早的2012-2013財年,綾致錄得總收入為26億歐元,稅前利潤1.924億歐元。業績雖有小幅增長,但并不符合集團的預期,Anders Holch Povlsen在財報中指出,他對集團能夠在以減價促銷為主要手段的高度競爭市場取得收入增長感到滿意。他同時表示會加大對零售業務發展的投入,進一步精簡供應鏈以降低生產和運營成本,加快商品到店的速度,并將專注于核心產品的設計和發展。
求生:拓寬市場 尋路線上
在歐洲市場業務受阻讓綾致把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空間。
2014年9月,綾致以女裝品牌Vero Moda、Noisy May及大碼女裝品牌Junarose進入美國市場,Vero Moda的國際銷售經理Jér?me Rolland接受Fashionmag采訪時表示,綾致的美國市場策略以中高端百貨為主,并以在加拿大市場11年的成功經驗作為基礎。此前,美國市場由綾致的加拿大子公司負責。
線上是綾致的另一個發力點,盡管財報中并未涉及中國的業務,不過,Anders Holch Povlsen曾多次強調電商業務的發展。
2014年夏天,綾致上線了銷售旗下所有品牌的電商網站,提供超過25000款產品,并可運送至包括丹麥、西班牙、英國等12個歐洲國家,之后還添加了加拿大和美國市場。
Anders Holch Povlsen在2013-2014年財報中解釋道,綾致會將線上業務作為整個集團重要的組成部分,讓實體店和網店之間的鏈接變得更為順暢自然,這將可能支撐起綾致在全球的發展。
2015年2月,綾致啟動了“Fit for Fight”內部運營和架構精簡活動,Anders Holch Povlsen期望這一做法可以驅動2016財年的稅前利潤翻倍增長至2.68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