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奢侈品牌而言,女性消費者確實更忠實,值得在她們身上花更多的心思。
春節期間和朋友敘舊,聊到我們另一位共同的朋友,發現她是我們的“時尚領路人”,當年是她向還是土鱉窮學生的我們介紹了各種服裝和化妝品品牌。一個說,“還記得當時她介紹我買Esprit,覺得可高級了”。另一個講,“是呀,那年去香港也是她帶著我七拐八拐地找到了一家Esprit折扣場”……然后,大家感慨了“時光荏苒”之后突然意識到,現在Esprit這個品牌哪里去了。
Esprit并沒有消失,它只是江河日下、風光不再。
相信和我們的感受類似,對于很多70后、80后來說,Esprit曾經是需要一些經濟能力才能負擔的時髦品牌,在青春的記憶里有過它的位置,還曾津津樂道于它與娛樂八卦的聯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家談及Esprit都會說這是女神林青霞老公的產業。
香港制衣商邢李原自1972年開始代理美國成衣品牌Esprit,1974年與品牌創始人成立香港公司,之后相繼收購澳洲、歐洲等地業務,并在2002年成為Esprit品牌的全資擁有者。Esprit由此成為唯一由中國人掌控、在全球擁有影響力的品牌,最輝煌時Esprit市值高達1700億元人民幣,門店遍布全球,其中大部分門店分布在歐洲、美國等主流市場,而在國內門店大多開在核心商圈商場最好的位置。
不過自2006年起,邢李源先后辭掉了Esprit母公司思捷環球集團董事會主席和CEO的職位,并不斷減持股份到2010年完全拋空,隨之而來的是思捷環球每況愈下,連續幾年滑坡。當然一方面與核心高管離開有關,但更關鍵的是其原有的模式已經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和競爭要求了。
如今細究起來,批發是Esprit當年快速崛起的關鍵,但也正是因為過于倚重批發業務,忽視了供應鏈建設,從而導致Esprit沒辦法對市場變化作出快速反應。而在這個過程中,H&M、ZARA、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以快速多變的款式,迅速崛起搶奪了追求時尚的年輕消費者。而且盡管Esprit和快時尚品牌們瞄準的主要受眾都是25-35歲的年輕人,同在一個商圈就可以明顯看出Esprit的產品老氣橫秋、跟不上趟,Esprit逐漸淪為“年長消費者”在折扣季“買買基本款”的選擇,門店也離黃金位置越來越遠,就拿天河核心商圈來說,現在只有在正佳二樓的角落和天河城永旺超市里還能見到它的身影。
這兩年Esprit開始進行調整,按照思捷環球近期公布的財報顯示,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上半財年收入同比下跌13.1%,凈虧損2.38億元,其中零售業務受歐洲市場的發展態勢和女裝的增長驅動有6%的增長,但批發渠道仍然疲軟,同比下滑11.4%。以中國為首的亞太地區持續疲軟,內地營收下跌11.6%導致亞太營收下跌6%,按照其公布的策略未來1-2年將在內地進一步關店,香港也暫無新店計劃。
如今,坐不住的Esprit終于要向搶走自己消費者和市場份額的快時尚品牌學習了,正在推出快速服裝,縮短產品上架時間。能不能真正快起來,現在還不得而知,而且僅有快還不夠,款式要時髦要好看,品牌形象要年輕要吸引,Esprit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至于能不能趕上快時尚品牌,還是先努力縮小差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