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體育日前宣布,斥資1.5億元成立合資公司,以在中國(不包括香港及澳門)獨家經營及從事帶有“Descente”商標的所有類別產品的設計、銷售及分銷業務,此舉大有進軍國內滑雪市場之意。
業界分析,隨著2022年冬奧會落戶北京,滑雪市場的井噴指日可待,滑雪市場更成為各家戶外企業乃至大運動品牌口中的又一塊“香餑餑”。不過,業界人士也表示,由于滑雪市場對于產品的專業度要求略高,需要在滑雪賽事營銷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企業在做出進入決定的時候,必須提前制定相關市場策略,不應該蜂擁而上。
搶灘百億滑雪市場
上周,安踏體育在2015年年報中披露,將與東京上市公司迪桑特日本的子公司 Descente Global Retail Limited以及東京上市公司ITOCHU Corporation的子公司伊藤忠成立合資公司,以在中國(不包括香港及澳門)獨家經營及從事帶有“Descente”商標的所有類別產品的設計、銷售及分銷業務。
根據三方簽訂的合資意向書,合資公司初期注資2.5億元,安踏、DGR及伊藤忠將分別按照6∶3∶1的出資比例占有相應股份。“Descente”是日本知名功能運
動服裝品牌,主打滑雪用品。安踏表示,合資公司將在2017年上半年啟動其零售業務的運作,主要針對地區內的高端市場,涵蓋包括滑雪、綜訓、跑步及其他類別產品。
業界分析,“Descente”或將開啟安踏下一個細分市場的征途。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曾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公開表示,細分市場是安踏未來趕超國際巨頭的好機會。
讓丁世忠對品牌收購有信心的原因之一,或許是來自其對于意大利品牌FILA的成功運營。2009年8月,當安踏從百麗國際購入FILA運營業務時,戰無不勝的百麗在此前兩年時間里虧掉了5000萬元。出售后,百麗承認,原因在于其缺乏國際品牌運作的經驗。但安踏讓FILA在其手中“起死回生”,在高端運動時尚領域中跑馬圈地。2015年財報數據顯示,FILA門店數量達到591家,雖然沒有透露具體的營收數據,但安踏總裁鄭捷表示:“FILA品牌和電商業務的增長速度非常快。”
鄭捷表示,安踏將尋求并購更多品牌,未來5-10年,將在現有的基礎上,增至4~5個品牌,在各個細分市場上找到定位。所以,有業界人士如此評論,就目前發展格局來看,安踏在體育產業就具備了兒童運動、體育用品中高端、戶外運動中高端的布局,特別是在前景巨大的國內戶外滑雪市場上,安踏力求通過“Descente”搶奪戶外市場。
龍頭企業搶灘滑雪市場,安踏并非首個。早在3年前,361°便攜手專注于越野和冬季運動的芬蘭品牌One Way Sport Oy(One Way)合作成立合資企業——萬唯國際實業有限公司,開發碳纖維越野滑雪板、滑雪靴、碳纖維滑雪桿、雪地輪滑等各種高端運動產品。在國內企業中,中國動向也憑借滑雪器材品牌Phenix 布局冰雪裝備產業。
這種搶灘的背后,是業界對中國滑雪產業的樂觀預期。
就在剛剛落幕的ISPO展會上,首次發布了《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報告中的數據令人對未來充滿期待:“滑雪人口增長、轉化率提升、盈利模式拓寬等將帶來百億級滑雪旅游消費市場;滑雪場擴建、升級等將帶來百億級投資市場空間。”
這種樂觀預期與2022年冬奧會落戶中國舉辦密不可分。
“參考國際經驗,冬奧會的申辦將極大提高滑雪運動關注度、促進該國滑雪產業發展,美國、日本冬奧會前夕,其滑雪產業達到頂峰,成就了一批民族滑雪品牌,這些正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加快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發展軌跡一樣。我們可以預判,冬奧會將成為我國滑雪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而能在此前率先切入的品牌會在這個廣袤的市場占據一席之地。”CAMKIDS墾牧品牌總經理洪欽銘告訴記者,從一開始,滑雪系列就是CAMKIDS墾牧的主打系列,此次ISPO現場,為了讓大家提前感受到冬奧會的熱潮,CAMKIDS墾牧展館在現場設置了緊張刺激的滑雪體感游戲,同時加深作為青少年戶外品牌在滑雪市場的印象曝光度。
在戶外業界中素以冬季滑雪線產品著稱的CIMALP喜瑪爾圖同樣在日前發布最新戶外滑雪產品科技:將永久防靜電科技與夏季的瞬間速干科技這兩項創新科技搭載于CIMALP面料中,其目的便是為了更適應中國寒冷干燥的冬季氣候。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專業性是最大門檻
盡管市場前景看好,但在業界人士眼中,專業性將會成為滑雪市場限制進入者的最大門檻。
在業界看來,滑雪市場的分割多數集中在體育用品系和戶外系兩大陣營,而中國體育本土品牌更多還處于戶外領域的“入門級”,很多中國體育品牌正試圖用收購的方式進入專業運動市場。他們的舉動意味著他們想用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進軍專業戶外用品市場,亦可視為在中國體育用品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做出的新的戰略性安排。
而對于戶外系品牌來說,更多的是細分品類和品牌定位的重新梳理。縱觀國內外知名戶外品牌的發展,基本上都是倚靠某一強勢品類在市場中突圍,相比體育用品市場,專而精的產品路線更適合戶外品牌的發展,雖然滑雪市場前景巨大,但從較長一段時間來看,它仍然是小眾消費市場。
獅牌戶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榮盛說,一方面受到滑雪場地限制以及氣候因素影響,滑雪市場產品需求不可能像登山、徒步等大品類戶外系列那樣,國內需求量隨著戶外運動開展日益激增;另一方面滑雪服裝備專業度要求極高,基本很難轉化為日常穿著,雖然目前市場上,有不少品牌想開發棉服和滑雪服相結合的產品,但仍然有一定難度。
“正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每一年真正的滑雪季就只有三四個月,而國內天然雪場幾乎都在東北區域,采用人工造雪的四季雪場僅在杭州有一家,這讓不少專注于滑雪系產品的企業根本無法做產品推廣,能賣的季節就那么短,能推的新款就那么多,產品線單一一直是困擾他們的大問題。”喜瑪爾圖(中國)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林元河坦言,CIMALP也是如此,公司的市場完全集中在北區,一直都采用單線產品,春夏季戶外產品開發十分薄弱。
此外,林元河補充道,因為滑雪裝備對專業度有一定要求,一件入門級滑雪服僅僅成本價就超過1000元,市場零售價可想而知。從短期來看,這樣的裝備花費明顯過高,所以,大部分滑雪初學者都采用了租賃鞋服的方式,只有一些骨灰級玩家才會花大價錢投資自己的滑雪裝備。從這個角度來看,滑雪產品系列仍然屬于小眾消費群體,想要通過其帶動品牌銷售業績的增長仍然有所局限。
更重要的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國內大部分戶外品牌的產品線基本清晰,換言之,“他們有自己的味道,有自己專注的領域,就像獅牌戶外一直是韓版戶外風,產品系上主打彈力登山褲,而龍獅戴爾給人的感覺可能是商旅戶外風,如果貿然切入滑雪系產品,未必明智,這與原本的產品系列并不搭調,并且考慮到滑雪系列的設計開發專業度要求及成本投入,與其跟風而上,不如在自己本來的領域深耕細作。”肯尼路戶外服飾用品有限公司開發經理林少峰告訴記者。
百億級滑雪市場讓業界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