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綿陽涪城 打造蠶繭產業利益共同體
日前,在綿陽市涪城區楊家鎮天虹絲綢體驗園的一座大棚里,技術員李健正在精心照看他的“心肝寶貝”——蠶。不久后,他飼養的這批蠶將產繭,蠶繭將被公司收購,送入繅絲廠,加工成頂級生絲,漂洋過海,用在奢侈品牌的衣服和箱包上。
近年來,涪城區推動蠶桑產業多元化發展,以占全區20%耕地面積的土地,創造了蠶絲年均總產值達3.5億元。涪城區蠶桑產業園被命名為“中國優質繭絲生產基地”,“涪城蠶繭”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繭絲產品走出國門、遠銷歐美。
一個小蠶繭如何做出大文章?
8000畝標準化桑園 返包給農戶
“我今年流轉返包了40畝桑園,養了125張蠶,到目前為止已經賣了23萬元。”走進涪城區楊家鎮回龍寺村,村民張全文正在蠶棚里悉心喂養蠶寶寶。看著又將為自己帶來收益的一只只白胖胖的蠶寶寶,張全文笑得合不攏嘴。
張全文年近50歲,他之所以放棄沿海的打工生活,返回家鄉承包40畝桑園,是受到了涪城區“流轉返包”經營管理模式的吸引。
“2013年起,我們集中連片流轉8000畝耕地,讓桑樹從山上走向耕地,統一建設標準化桑園,再返租倒包給大戶。”綿陽天虹絲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天虹公司)負責人曾女士表示。
天虹公司是涪城區唯一一家蠶桑業龍頭企業。由于多年來農村勞動力流失,栽桑養蠶的農戶日益減少,為保護農戶的積極性、保障蠶繭的質量,2013年,公司通過連片流轉土地等形式,全額投資新建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桑園8000畝,配套建設標準化養蠶大棚20余萬平方米。具體的“流轉返包”政策是,農戶返包天虹公司的桑園后,前兩年桑園不收租金,前三年公司免費提供化肥藥物,第四年后每年按租金10%補貼物資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公司還定下了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
于是,8000畝桑園很快被大戶“一搶而光”。張全文就是其中之一,通過桑枝食用菌等綜合開發,畝桑效益可達萬元,今年他預計將收入30萬元以上。
就這樣,不到一年,涪城區就聚攏了8個鎮300多戶固定的養蠶大戶,改變了過去分散式單家獨戶的養蠶歷史。
200余名基層技術人員 上門來服務
有了穩固的蠶農做基礎,如何提高蠶繭質量呢?
這幾天,張全文家的蠶正處于吐絲結繭的關鍵時期,56歲的劉永發在張全文家查看了蠶的情況后,叮囑他說:“你這幾天最主要的工作是做好蠶座消毒工作,按照比例噴灑石灰……”
劉永發是楊家鎮蠶繭工作站的技術負責人,也是該區分布在基層的200多位技術人員之一。“每天我們都會去桑園、蠶棚查看情況,幫助農戶們解決遇到的問題。就是三更半夜他們打電話說蠶有問題,我們都會第一時間趕過去。”劉永發說道。
“過去分散的種養方式,導致農戶養蠶多依靠經驗、缺乏專業技術。為調動蠶農積極性和提高蠶繭質量,我們搭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企業+家庭農場+農戶’一體化聯結,公司負責技術指導和采購。”涪城區農業局負責人表示,該區類似的蠶繭工作站一共有7個。
“種植桑樹、養蠶到繅絲,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而優質的生絲往上追溯,必須要有專業的種植、養殖條件。單個農戶沒法承擔這種投入,后端的工廠必須要站出來。”綿陽豐谷制絲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大明說道。
涪城區除了制定多項物資、蠶棚、獎勵等政策,還為愛產業、懂管理的農民能手搭建發展平臺,參與農戶不需大的投入就能實現“拎包入住發展”。另一方面,該區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聘請技術人員,免費為合作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技術人員的收入直接與被輔導農戶蠶繭的品質掛鉤,從而確保在分散經營模式下,各個環節品質得到有效控制。農戶免除了技術風險,且不擔心市場波動,生產積極性高,蠶繭供應質量得到保障。
2013年,涪城區的這套“流轉返包”“企業+家庭農場+農戶”一體化聯結的工作機制被列入《四川省2013—2020年蠶桑產業發展綱要》,得到重點推廣。近三年來,“涪城蠶繭”精品生絲在中國纖檢局公布的抽樣檢驗中各單項及綜合指標排名全國第一,其6A級頂級精品生絲成為APEC會議和G20峰會領導人服裝原料絲,以及LV、香奈兒、愛馬仕等國際頂級品牌的指定原料,為四川現代農業爭得了至高榮譽。
如今,涪城區正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在蠶桑產業上的應用,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科學技術管理和溫濕度調控,逐步實現標準化飼養,節本增效提高蠶繭質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