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又一難題!無膜棉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擺脫“白色污染”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棉花種植區,目前已是100%覆膜種植棉花,但地膜成了新疆棉田“白色污染”的禍首。“ 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樹迅團隊率先開展早熟、耐低溫、耐鹽堿的無膜棉新品種選育,成功培育出中棉619,攻克了無膜棉品種選育和無膜栽培技術等難題。”10月7日,在新疆阿拉爾市舉行的 “中國工程院咨詢項目中期總結暨無膜棉現場觀摩會”上, 中國農科院棉花所黨委書記潘燕榮說。
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樹迅團隊研發的無膜棉種植技術受到與會專家高度評價,認為其對推動我國棉花產業可持續發展和提高棉花產業國際競爭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新疆,棉田地膜覆蓋技術能增溫保墑、抑制雜草和防病抗蟲,能夠大范圍地提高作物單產20%~30%。然而,新疆棉田隨著地膜使用量的不斷增加、殘留地膜回收率一直偏低,土壤中殘膜量逐步增加,土壤結構遭到嚴重破壞、耕地質量逐步下降,并且成為棉花“三絲”污染的主要成分,嚴重影響著新疆機采棉品質。針對這種現狀,喻樹迅院士團隊率先開展早熟、耐低溫、耐鹽堿的無膜棉新品種選育,成功培育出“中棉619”,攻克了無膜棉品種選育和無膜栽培技術等技術難題。 團隊研發的“南疆無膜棉新品種培育及其配套技術”成功入選2019中國農業農村十大新技術,被同行專家評定為“解決棉田殘膜污染的具有顛覆性潛力的技術”“為徹底解決棉田殘膜污染創新了具有顛覆性潛力的技術途徑,關鍵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據了解,喻樹迅院士早在2011年就提出新疆無膜種植棉花的理念,并帶領團隊成員、依托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等平臺率先開展了早熟、抗旱、耐鹽堿無膜棉新品種的選育、配套技術的研究,以及成果示范等先期工作。2019年,中國工程院設立的“我國棉區鄉村振興綠色發展與現代化戰略研究”,也由喻樹迅院士主持。
據了解,“中棉619”在南疆無膜覆蓋條件下生育期120天,霜前花率95%,平均產量可達350公斤/畝。該品系特早熟、耐鹽堿、耐低溫的特性可保障棉花在無膜覆蓋條件下的出苗率和成苗率。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對“中棉619”的種植效果進行了觀摩鑒定。大家認為,在我國棉花界專家和廣大棉花產業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下, “無膜棉”這一產業做大做強,能夠徹底解決地膜造成的土壤污染問題,為我國棉花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