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冷冬”預測,攪得市場熱鬧非凡,行情熱度還能持續多久?
今年國慶期間,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迎來“罕見”大降溫,仿佛一夜入冬。突然而至的降溫迅速帶動了冬裝面料的熱銷,其中尤其是羽絨服類面料為最。老牌龍頭羽絨服企業波司登在整個國慶假期期間表現極為亮眼。
淘寶數據顯示,10月1日至6日,波司登品牌旗艦店銷售額同比增長574%至1910萬元,銷售件數同比增長300%至1.8萬件,銷售平均單價由去年同期的613元提升到2020年的1034元。羽絨服提前出現了量價齊升的局面告訴了整個紡織服裝市場,冬裝市場需求龐大可以有所作為。
于是國慶之后整個紡織市場聞風而動,坯布廠裝貨的卡車要排隊,染廠進倉的貨車也要排隊,市場上卡車都不夠用了。緊接著部分織廠倉庫空了、庫存沒了,部分染廠開始爆倉壓卡了。難道真的僅僅一個“冷冬”的消息,就能將沉寂了大半年的紡織市場攪動的如此熱鬧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成品市場備貨與冬裝面料訂單“撞車”
熟悉面料市場的都知道,下半年10、11月前后,市場上的成品現貨市場都會迎來一次比較集中的年前備貨。這也就是市場上比較常見的“市場單”,這段時間的訂單量大、種類有限、持續時間較短。
眼下就到了這個時間段,并且訂單來的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明顯。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國外疫情嚴重,大量海外服裝企業關門倒閉,導致大半年來服裝與面料貿易同比往年大幅降低,如今他們庫存見底,到了該補貨的時候了。
另外就是國內的面料成品市場,同樣因為疫情整個上半年訂單數量極其有限,讓不少國內紡織服裝企業錯過了春夏市場而庫存高企。對未來市場缺乏信心導致了現貨市場對備貨積極性不足,如今積壓的補貨需求集中爆發,各類訂單齊上陣。
并且與當下的冬裝面料訂單遭遇,一下次就擠爆了市場,達到了今年以來的行情最高峰。目前的紡織行情都歸功于“冷冬”經濟顯然是不全面的,但是市場上接著“冷冬”的預期大肆炒作就有些過頭了。
現在降溫是正常,冷冬還是未知數
近期我國北方多地降雪、降溫就一定是冷冬嗎?實際上,10月上旬,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氣溫降至冰點、出現降雪實屬正常。也就是說,今年進入10月后,北方及中東部大部分地區雖然氣溫較常年偏低,但這個季節也該到冷的時候了,突破冰點,出現初霜凍、降雪等,也屬按期登場,并不是“拉尼娜”現象導致的。
并且有不少專家認為,今年冬天“拉尼娜”事件只是預測會發生,是否真實會發生還依然是未知數。就算“拉尼娜”時間發生,也不一定會導致氣溫下降,因為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其導致的降溫不足以抵消人類活動導致了氣候變暖。 退一步說,就算今年冬天是冷冬,那真的一定會帶動冬裝熱銷,防寒面料火爆嗎?還真的難說!
面料市場上的“老江湖”都知道,2016-2017年的冬天就被預測是冷冬。于是2016年的年末市場到處充斥著各種冬裝面料,所有的紡織老板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冷冬做著準備。結果那年冬天也確實是冷冬,但市場上的冬裝面料服裝卻沒有等來火爆的熱銷場面。
因為那年春節在一月份,并且春節前的那段時間并不冷,而是年后冷。可絕大多數消費者的習慣都是年前買冬裝,年后就準備春裝了。于是年后的天再冷,市場上的冬裝銷量也無法跟年前冷相比。
當然也有不少貿易商覺得今年是否真的是冷冬關系不大,只要近期能夠成功獲得訂單就行。但如果終端服裝走貨不暢,必然在貨款上出現延遲、拖欠,最終可能“兩敗俱傷”。并且紡織產業鏈的庫存無非就是從原料、面料端轉移至了服裝端而已,來年可能加劇上游原料、面料的訂單荒。 總的來說,面對突然好轉的市場,紡織人還需要冷靜、理性的看待,切不可盲目從眾,畢竟年底將至,需要用錢的地方還有很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